第47章 幕后推手(第3/6页)

待到汛期过了,堤坝便能重新修起来了。

楚九辩不由多看了简宏卓两眼。

这简尚书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却真是个有真材实料的,而这办法,也是楚九辩方才觉得或许可行的。

只是沉船截流,耗费实在太大。

就单看这图,便能看出淮县决堤的口子的确不小,少说也要十五到二十艘的船才能堵住。

河西郡紧邻着宁河,有些县城百姓倒确实是以捕鱼为生,可那都是小船。

官府有的大船如今一时半刻的倒是也能凑出来,但每制造一艘船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巨大的,为了堵住堤口而损毁这么多船只,风险太大。

若是简宏卓操作不好,那很可能血本无归。

而这些被牺牲的官船,后续还需要朝廷拨款再造新的,这对如今的大宁朝廷来说,实在是个巨大的压力。

大到没人能为此担风险。

便是楚九辩,此刻也有些拿不准该不该同意。

然而听完简宏卓讲的这些之后,秦枭只问了一句:“有几成把握?”

简宏卓沉默片刻后,谨慎道:“七成。”

“去吧。”秦枭当即便允了,还把自己的私印和官印都直接给了他。

简宏卓也没多耽误,得令后就立刻带着手下去协调督办这事了。

待人走后,屋内便只剩了楚九辩和秦枭两人。

楚九辩侧头看向秦枭。

像“沉船截流”这样有些冒险且耗费较大的事,秦枭竟然都没怎么犹豫就应允了。

而且还把自己的私印和官印都直接给了简宏卓,此前这两样可只有秦朝阳才能保管。

这次秦朝阳没跟来,留在皇城照看百里鸿,这两个印便都是秦枭自己拿着。

可眼下这情况......

秦枭如何就这般信任简宏卓?

就不怕对方借此机会也从赈灾银中贪一笔吗?

秦枭偏头对上楚九辩若有所思的视线,神情微微松下来,问道:“在想我为什么信他?”

“他是你的人?”楚九辩猜道。

秦枭颔首:“所有人都知道简宏卓是功臣之后,是满门忠烈最后的遗孤。”

他起身行至窗边,从大开的窗口看向外头那渐行渐远的挺拔背影:“却没人知道,他曾被托孤给我祖父。而他自己,与我父亲更是莫逆之交。”

此前秦枭能配合着秦枫宫变,将百里鸿推上皇位,这其中也不缺这位工部尚书的暗中扶持。

简宏卓本是个喜好自在的性子,当初若不是秦景召夫妻俩忽然战死,他都已经辞官与爱人浪迹天涯去了。

可世事难料,最好的兄弟死于阴谋,留下了年迈的秦太尉,以及秦枫秦枭这对未长成的姐弟。

他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这才留在朝堂中死死占着这工部尚书的位置,等着合适的时候便能护住秦家,甚至想办法查出秦景召夫妻俩战死的真相。

但他没想到秦家姐弟俩如此厉害,竟在他恩师秦太尉去世之后,还能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给抢到秦家手里。

虽说其中他也帮了些忙,但这姐弟俩的果断,以及对政局和人心的把控,都令他叹为观止。

简宏卓因此更有了底,想着等百里鸿位置坐稳了,等秦景召夫妻俩的死因被查清楚,他就辞官。

为此他依旧保持着如以往一般的“咸鱼”姿态,没叫人发现自己与秦枭的关系。

如此,待日后他便能从这棋盘之上全身而退。

只是此次洪灾之事显然让秦枭焦头烂额,且两县那么多百姓因此事受苦受难,简宏卓不可能再袖手旁观,这才出乎众人意料地冒出头来。

不过这次赈灾回去之后,他这个清闲到几乎边缘化的尚书,便不能再独善其身了。

权势的漩涡,一脚踏进去,便只能一直向前,没有谁再能全身而退。

楚九辩行至秦枭身侧,与他一同看向窗外。

这朝堂中所谓的纯臣,从那已经流放的前吏部侍郎赵谦和,到眼下的简宏卓,竟没有一个是真的“纯”。

那苏盛呢?

那位手握户部的一品大员,能屹立朝堂这么多年不倒,真的是因为能力出众吗?

他敢带着苏家与四大世家一起分利,真的没有一点退路吗?

若是有,那他的退路,似乎只能是那七位藩王了。

楚九辩侧头看身边人,男人眸光深沉幽暗,浑身都笼罩着一股深重的、令他感同身受的孤独。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背负的东西太多,也太沉重。

他谁都靠不了,更没有退路,他只能在群狼环伺的权势斗争中踽踽独行。

就如此次的洪灾,若不是有简宏卓这个暗棋在此时跳出来帮他修建堤坝,他又能相信谁?又该如何解决此次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