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肉身堵堤(第4/4页)
既然都要断粮了,那就再买一些,否则他们带回来的这几车粮食也挺不了两日。
“宁王大人已经找过了。”寇子默叹气道,“只是这些粮商说此前南地粮价高,他们就把粮食都运去南边了,手下现有的那些早间时候就都给大人了。”
楚九辩:“......”
真是巧啊。
一个巧合是巧合,两次就很难再是了。
河西郡自己的粮仓发霉漏水,郡内粮商手里也都没了粮食,若是朝廷不想出其他办法,这淮、浦两县的百姓岂不是真的要暴动了?
若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那到时候这么大的锅该由谁来背?
是剑南王?还是皇帝?
这幕后之人是一点后手都没给大家留,他是准备彻底搅乱局势。
只是有个疑点,这幕后之人想要造成这般后果,也确实把能截断的粮食都截了,可为何灾民们却还有粮能撑到朝廷的赈灾队伍过来?
“找个人带路,即刻去蒲县。”楚九辩道。
他们从京中带来的粮食还能够两县百姓吃两日,这两日时间足够秦枭再想个办法出来,便是没能弄到粮食,楚九辩也有系统。
就是他如今的信仰值不够多,真到了那时候便需要再收集一些。
不过他不想要南疆那边的信仰值,他想要的,是这河西郡百姓的信仰。
不能总是他来救这些人,要让这些人自己救自己。
用他们贡献的信仰值买粮,救他们自己的命,楚九辩还能得到更多的信仰值和名望,这是双赢。
==
在当地郡官的领路下,赈灾队伍顺利到了蒲县。
工部郎中刘峻棋正穿着蓑衣,在雨中四处奔波,指挥众人修补堤坝,嗓子都喊得有些哑。
直到有人提醒他说赈灾队伍来了,他才回身看过来,见着车队后,便忙快步走过来。
楚九辩掀起车帘便看到了这一幕。
这位刘郎中是礼部尚书王致远的学生,但如今瞧着倒是个做事实的。
应当就是秦枭所说那些兢兢业业,但却与世家牵扯甚深的官员之一。
不过,王家吗?
楚九辩觉得自己有必要和王其琛打听一下,若是这位刘郎中人品不错,且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那其实可以适当提拔一下。
工部郎中嘛,再往上自然就只能是工部侍郎了。
楚九辩垂眸掩下眼底的暗芒,再抬眼时又恢复了淡漠疏离的模样。
“见过太傅大人。”刘峻棋作揖。
楚九辩下了车,一军士忙过来为他撑伞,神情要多恭敬有多恭敬。
刘峻棋注意到了,也发现不仅是这位军士,而是整个赈灾队伍中的人,无论是文臣还是军士,看向楚九辩的眼神里都带着敬畏。
可这些人背后的势力其实也是盘根错节,说不得就是哪方势力的探子眼线,但如今他们却无一例外,都变得那样恭敬。
这才短短几日,楚九辩就把这些人都镇住了?
刘峻棋压下心里的惊讶。
楚九辩也对他回了一礼,道:“先给你留两日的粮食和十万两白银,户部的人会帮着你,两日后本官会再命人为你送粮食过来。”
“是。”刘峻棋忙应下来。
他正担心明早要断粮,朝廷的赈灾粮便到了,可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只是粮食的事他也清楚,很难在短时间内再弄到粮食,但眼前这位可是楚九辩,任何事情遇上他都会有转机,有变数。
所以,他便静候佳音吧。
“对了。”楚九辩又状似无意般问道,“这一路过来,怎么没瞧见蒲县内有太多灾民?”
这是真的,且这些灾民都有东西吃,有了临时搭建的棚子住,还有御寒的被子,按理说应该状态还不错,可他们却一个个都死气沉沉。
刘峻棋脸色瞬间难看起来,道:“大人有所不知,这蒲县两万百姓已经死了半数以上,剩下这些百姓是侥幸等到了宁王大人,这才活下来。”
说来可笑,要不是如此,他们手里这些粮食,还真等不到楚九辩来。
楚九辩心一跳,问道:“可是那周伯山做了什么?”
刘峻棋诧异一瞬,惊讶于他竟一下就猜到了事实。
“确实与那周郡丞有关。”他道,“他为了不让灾民们涌向其他县城,引起更多连锁反应,又为了堵住溃坏的堤口,便......”
他缓缓呼了口气,才颤声说道:“他竟叫百姓们跳下湍急的河水,用肉身去堵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