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出发赈灾(第4/4页)

但若是秦枭去了,他们再想动些手脚都很麻烦。

可他们也知道,秦枭既然决定了,就一定会去。

看来这次的事,终归是不能善了了。

楚九辩的视线从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将他们眼底一闪而过的杀意和决然都看得一清二楚。

弃卒保帅,看来要有不少替罪羊自己跳出来了。

“明日一早启程。”秦枭一条条安排下去,“户部明日卯时前就把银子送到本王这来,工部要去的官员也都在卯时前到皇城外等着,吏部......”

他看向楚九辩,道:“吏部也来个人,牵头从附近郡县调派官员,协助赈灾。”

从一开始,除了百里鸿之外,就只有楚九辩和秦枭坐在紧邻着百里鸿的下手位置。

其他人来了之后,楚九辩也没起身。

身为当朝一品太傅,他有资格坐在这。

不过眼下,楚九辩却站起了身,以吏部侍郎的身份应下了差事。

他要和秦枭一起去河西郡赈灾。

不仅因为他是吏部侍郎,更是因为他手里有粮。

四十万两白银听起来多,可要真的用起来,处处都是花销,当务之急就是先把临时堤坝修起来,免得洪水淹了更多县城。

这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之后还要搭棚舍安顿灾民,给溺亡百姓家里发抚慰金,每日的施粥,防疫病的药物等等,这些钱估计很快就能见底。

他们应该去不了几日,且宫里有安无疾,还有已经掌权的洪福,倒是不必担心百里鸿。

屋外大雨倾盆,得了令的官员们都匆匆离开养心殿,去准备该准备的东西。

时间紧任务重,所有人都要动起来。

而养心殿正院外面的台阶下,剑南王百里海站在雨中,没有伞,没有蓑衣,瘦弱的身形摇摇欲坠,把自责可怜的姿态做的很足。

瞧见众人出来,百里海终于像是站不住,一个踉跄跪倒在地。

萧闻道忙上前去搀扶,其余众人也都象征性地关怀两句,然后都劝他离开。

“河西郡那么多百姓因本王受累,本王实在是......”百里海声音有些哽咽。

王朋义在人群后头瞧着,差点就不顾仪态翻个白眼。

萧怀冠则心疼道:“殿下,这件事如何能怪到您头上?您就是太心善了。”

正说着,宫道尽头便有一八人抬的步辇行来,上头坐着仪态端庄,却面色焦急担忧的太皇太后萧若菡。

众位官员行了礼,便也不多留,纷纷离开,只留下祖孙两个又是一阵哭泣不止,直到百里海晕倒,这才被萧若菡接去了慈宁宫看太医。

屋内,秦朝阳不知何时从何处而来,身上沾满了泥污。

洪福已经将百里鸿带去寝殿,但小孩现在没了睡意,正缠着洪福给他讲今晚殿内众人说的话都有什么深层含义。

洪福便一五一十地边讲边教。

因此如今东侧院的议事堂内,只有相对而坐的秦枭和楚九辩,以及刚刚回来的秦朝阳。

秦朝阳将肩头扛着的草席放到地上,打开,露出一具尸首。

楚九辩眉心一蹙。

“怎么是个孩子?”他问。

这草席里裹着的,便是一个十岁左右的男童,身上没有外衣,就这么一张草席。

因此草席一打开,孩子身上那些触目惊心的伤痕便完全露了出来。

秦朝阳脸色也不好看,道:“这孩子是从剑南王寝殿里抬出来的。”

只一句话,楚九辩和秦枭便瞬间想通了一切。

“我叫人去查了,这孩子名为孙小田,是一农户之子。”秦朝阳看向两人,“他母亲,曾在便民街上卖绢花。”

绢花?

楚九辩想起了百里海修建堤坝回来那日,就是在便民街上高价买了一朵绢花,还因此被人传颂说仁德爱民。

好一个仁德爱民的剑南王!

秦枭阴沉的视线落在孩子头上。

这孩子的头发被人刻意剪短了,短的就如同......

“带下去好生葬了吧。”他道。

秦朝阳应是,将孩子裹好带了下去。

屋内只剩了秦枭和楚九辩二人。

静默蔓延,屋外狂风暴雨愈发肆虐。

“那孩子像我。”楚九辩忽然开口。

几乎是同时,秦枭手边裂开了缝隙的茶几便轰然塌落,茶杯也随之落地,发出脆响。

楚九辩看着秦枭阴沉的脸,缓缓眨了下眼。

“去收拾一下,卯时出发。”秦枭起身,大步出了门去。

楚九辩看向墙边并排放着的两件蓑衣,片刻后也起身,穿上其中一个回了瑶台居。

卯时未到,以秦枭为首的赈灾队伍,便冒着大雨朝河西郡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