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河西溃堤(第2/5页)

但人心难测,用些特殊手段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楚九辩细细看完,便将纸收进袖袋,实则放入了空间。

“这些人都是在京城以及附近的郡县找的,若是你需要,我可以让人再往更远的地方去。”秦枭道。

“不必,这些够了。”

楚九辩不是要培养天才,他是要快速培训出一批讲师,再由这些讲师为后续科举上来的学子们授课。

能科举考上来的学子,定是出类拔萃。

但凡接触到楚九辩想让他们接触的知识经验,那他们这些专精于某些方向的学子们,就都会举一反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获得更高的成就。

这些学子的成就,便是高于这些讲师也无妨。

因为这些讲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成为楚九辩的“嘴”,帮他去传播这些知识经验,省的他再一批批学子地教。

而且这样也省了秦枭花费人力物力去找更厉害的人,事半功倍。

“你不问问我找这些人做什么吗?”楚九辩侧头看向秦枭。

从这个角度看去,男人侧脸的轮廓线条好的出奇,尤其是英朗的眉骨和高挺的鼻梁,是楚九辩这样混过娱乐圈的人都要赞一声的程度。

秦枭道:“这是我答应你的事。”

所以无论楚九辩用这些人做什么,秦枭都不在意。

楚九辩一笑,说:“你如今在我这里的信誉度高了一些。”

秦枭抬眉:“之前很低吗?”

“你说呢?”

秦枭仔细回想了一下,除了第一次与楚九辩的赌约他耍赖了之外,好像就没再骗过对方,怎么楚九辩就觉得他不讲信用了?

楚九辩却没继续这个话题:“本来也没想瞒着你。”

秦枭偏头看他。

“记得你还欠我一个条件吗?”楚九辩微微抬眸与他对视。

写过承诺书的条件,自然不可能忘。

“记得。”秦枭道,“要我做什么?”

雷声阵阵。

青年如画般的眉眼间晕开些灼热的情绪,无机质般冷淡的浅色瞳孔中,也带出隐晦的亮色。

好似电光划过云层,秦枭有刹那间的失神。

楚九辩开口,语气中隐含着灼灼野心:“秦枭,你想过换一个官场吗?”

心脏瞬间漏跳了一拍,秦枭眸色也深了些。

想过。

他无时无刻都在想这件事。

大宁的选官制度,就注定了官员之间会牵扯甚深。

察举制,实在是世家权贵结党营私,把控朝堂最有利的工具。

秦枭自然想过摒弃这个制度,可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如登天。

先不说这些朝臣会如何反对,只说该把“察举制”变成其他什么制度,就已经是个难题。

无论是什么制度,都免不了下官与上官的牵扯,免不了官场打点抱团。

可大宁需要朝廷,朝廷需要官员,官员的选拔不能停。

所以想要打破察举制的壁垒,就该有一个更为先进的制度来替代它。

且这个制度,不能在最初就明确地危害到朝中这些官员的利益,否则很难推行下去。

秦枭注视着楚九辩,声音微沉道:“你想换掉察举制。”

“没错。”楚九辩太喜欢这种一开口,对方就能猜到他心思的感觉了。

“世家权贵掌握着察举的权利,便会有无数的人前仆后继地去给他们卖命。我们只要把这个选官的权力收回到朝廷,那便也会有无数人上赶着为朝廷卖命。”

秦枭自然懂这个道理。

可便是将这权力收回到朝廷,也需要有人去具体负责落实相关事宜。

但他手中无人可用。

便是他手下有了可用之人,那也没有那么多官职空缺可以叫他把自己的人塞进去。

如今朝中势力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动了谁,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朝廷还需要有人做事,秦枭没办法一批批地砍杀下去。

且这些依附于世家的官员中,也有许多人在兢兢业业为百姓做事,秦枭不可能连这些人也一刀切。

这就是他暂时没办法和世家撕破脸的症结所在。

楚九辩知道他的顾虑,也没想一开始就大刀阔斧地干。

他也没打算一科举结束,就直接派人去地方抢了别人的活,他要的是循序渐进,温水煮青蛙般无声无息地完成一步步计划。

“我知道。”他说,“所以我只是想开办一个学堂。”

“学堂?”秦枭蹙眉。

如今稍微有些底子的家族便会开办族学,由家中长辈教授家中小辈读书识字,然后再挑着那些有天赋的帮着扬名,打点关系。

而后待到这些孩子年及弱冠,便能顺理成章入朝为官。

思及此,秦枭便知道楚九辩找的那些各行各业的能人,都是干什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