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菜里有毒(第3/5页)

==

河西郡云庐县农安村。

时值乞巧节,村里的年轻男女们也都有自己的活动,他们换上最得体的衣裳,穿上崭新的布鞋,姑娘们仔细梳好长长的辫子,手艺好的还会梳上漂亮的发髻,戴上平日里舍不得戴的漂亮绢花。

他们会来到距离村子最近的云庐县,借着赏灯的名义,与平日里都不敢多说两句话的心上人聊上两句。

董三壮走在鲜亮的人群中,有些格格不入。

他瞧着不过十八、九岁年纪,身上是打着许多补丁的旧衣,也算不上干净,甚至凑近了都能闻到些汗水混着的泥土的味道。

但他脸上却带着掩饰不住的笑,不时回头看一眼自己的背篓。

他几乎与所有人都走着相反的道,朝着农安村的方向,步履轻快。

走了大半个时辰,他终于进了村。

村口聚着些婶子阿婆,正闲聊着,见着他回来,当即便有一大嗓门的婶子笑着招呼道:“呦,三壮上工回来啦。”

“是啊婶子。”董三壮笑着应了句,脚步不停。

“快回去吧,你媳妇从午间就开始惦记你了。”一婶子调笑道。

众人当即哄笑。

董三壮脸一红,忙加快脚步,没几下就消失在夜色中。

“这新婚的小夫妻俩真是好玩的紧。”

“可不是。不过我瞧着三壮那背篓沉甸甸的,怕是装了不少好东西回来。”

“人三壮有把子力气,人又勤快,这才刚给朝廷修完堤坝,就忙不迭去县里上工了,便是有些闲钱买些吃的用的也应当应分的。”

“也不单是他,那小媳妇丹娘也是个能干勤快的,如今又有了身孕,小两口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亏得提早从那家里分出来了,不然这俩老实孩子定要被那董老太当牲口使唤。”

“谁让人家老大在县里当账房,老二娶了村长家的闺女,就这个老三踏实......”

村里人的闲言碎语董三壮不知道。

他快步跑回村尾的小家,小小一间院子,两间破土屋,但却处处都被打理的干净细致,屋里此刻也亮着昏黄的油灯。

“媳妇!我回来了!”他打老远就开始喊。

屋里的人听到动静,当即迎出来,快步行至院门口打开门栓。

董三壮也已经来到门口,门一开,他便见着一穿着粗布麻衣的少女。

少女十八、九岁的年纪,乌黑油亮的长发梳成妇人发髻,五官温柔带羞,只那左脸之上,有一块铜板大小的红色胎记。

正是丹娘。

村里姑娘成婚早,一半十一二岁就要开始议亲,而后等到十三、四岁便可以出嫁。

一些疼爱姑娘的,倒是会多留两年,但一般到了十五、六就必得嫁出去了,不然再大就真的难议亲事。

如同丹娘这般十八才嫁人的,便是十里八村有名的老姑娘了。

而她嫁不出去的原因,除了脸上那块胎记之外,便是因为她踏实能干,她娘家那些人不想失去这个免费的劳动力,便一直没塌心给她找过合适的媒人。

还是去年乞巧节的时候,丹娘陪娘家小妹去县城逛街,这才遇上了董三壮。

董三壮与她几乎同病相怜,都是不受重视的孩子,还都踏实能干,没有心眼,这一接触,便真成了你情我愿。

于是董三壮回家后就和父母说了提亲的事,听着丹娘家要的不多,董老太也怕村里人戳自己脊梁骨,便捏着鼻子认下了这个儿媳。

婚后不久,丹娘便怀了孕。

可她没有相关经验,董老太也不在意她,于是便一直让她做那些并不轻省的活,导致她那一胎怀的就不好,后来等肚子大了,她和董三壮才后知后觉。

为了让媳妇孩子过的好些,董三壮便去县城找活,拼命地干,还长长送些钱和吃的回家里,就是想让家里人多照顾些丹娘。

可董老太一点不在意,一边画着董三壮的钱,一边继续让人家媳妇干活,便就使得丹娘流了这第一胎。

董三壮本就还是少年人,此前是没有在意的人,所以便觉得在家里多吃些苦也没事。

可如今遇上这样的事,他自是忍不了,便把事闹到了族长那。

族长为了名声,便答应让他单独分家出去。

两个年轻人被分出去的时候什么都没拿到,只得了两亩薄田,和这两间破屋并一个院子。

不过两人分出来过了一年,便已经把日子过的有模有样。

如今丹娘已经再次怀孕,且已经快五个月了,这次的胎两人养的格外精细。

“媳妇你慢着些。”董三壮见着人忙扶住她的胳膊,又转身锁了院门,这才扶着媳妇一路朝屋里走去。

丹娘笑道:“没事。不过你今儿怎么回来这么晚?害得我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