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又见神迹(第4/5页)

秦枭抬眉,对着竹筒吹了一下。

而后,他就看到那竹筒中间燃起了火。

他一怔。

始终在一旁瞧着的小祥子等人更是惊得合不拢嘴,若是没有秦枭在场,他们定要咋咋呼呼凑上来问楚九辩这是怎么回事。

但此刻他们就是一个个瞪圆了眼,也不敢说话。

楚九辩又将盖子盖上,然后把火折子递给秦枭。

秦枭接过去,本以为这里面有火,拿着的时候会有些烫,却不想并非如此。

他打开盖子,瞧见那竹筒中间隐隐有些细碎的火光,他便对着吹了口气,那些火便倏然着了起来。

此物竟能保存火种!

秦枭心跳都快了一些,这感觉与此前见着冰块那会也差不离了。

他又试了两次,每次这火折子都能成功且快速地点燃。

比起燧石点火,这火折子点火显然更方便。

果真又是个好东西。

“这火能保存多久?”他眸光幽邃地看向楚九辩。

若是能保存的长些,那这用途就太广泛了。

一旁的宫人们一愣。

啊?

这火折子不是一直都能用吗?

楚九辩知道秦枭聪明,一点不意外他会问出这么关键的问题,回道:“从第一次点燃算起,大概三个时辰左右吧。若是不点火保存,一个月没问题。”

他们这个用料扎实,点火后的保存时间可以到五六个小时,甚至更久。

其实如果能用白薯蔓就更好了,只是大宁如今还没有红薯。

不过火折子的使用时间,是从它第一次由外物点燃开始计算的。

如果不点火,保存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没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携带两个火折子,在第一个火折子熄灭前点燃另一个,那就可以保证十多个小时都有火。

火折子如此方便携带,若是赶路之人,那便是带上十个八个也没问题。

若是遇上野外作战或者偷偷火烧敌营之类的,这东西能发挥出的作用远超本身的价值。

秦枭眸中映着摇曳的火光。

几息后,他才盖上盖子,侧头看向小祥子等人,小祥子当即上前接过火折子。

“都学会了吗?”秦枭问。

“回大人,都学会了。”

“去叫人多做些,不必点火。”

这火折子是点火开始消耗,所以最稳妥合适的方式就是不点火保存。

“都下去吧。”秦枭道。

“是。”小祥子当即领着宫人们离开主院。

等到走远之后,几人当即忍不了了,忙催着小祥子打开火折子。

打开盖子,火折子果然是灭着的状态。

小祥子有些紧张地吹了口气,顷刻间便有火苗蹭地烧了起来。

“老天爷!竟真的能烧起来!”

“这火折子不愧是神物,可比燧石简单多了!”

“对啊,今后若是咱们怀里都揣着这个,起夜的时候给主子们点灯都更方便了些。”

“可不是,咱们公子真真是这个!”小银子竖起大拇指。

“咱们公子可是仙人,当然厉害着呢。”小祥子下巴抬得老高:“行了,咱们快些去传信,叫人多备上些材料,尽快多做些出来。”

“是。”

众人四散开。

院内,只剩了楚九辩和秦枭。

桌上还有些剩的材料,秦枭便拿着那些亲手做起来。

楚九辩没事干,便也和他一起做。

今日没有雨,但天却有些阴,时不时还有些微凉的风,倒是比昨日更凉快些。

“南疆那边刚来的消息,他们的粮食快见底了。”秦枭闲聊般说道,“还有贵州和广西,前两日才来消息,一来便是粮仓空虚,求朝廷急救。”

此前他还没等到贵州和广西的折子时,就已经给南直隶总督魏仪传了信,叫他备些粮食送往贵州和广西,且还让他派了心腹去盯着,以防那两地的知府衙门再盘剥一轮,绝了百姓的生机。

其他藩王的封地他可以暂且不管,那些藩王自己手里多少都是有存粮的,尤其是湖广王,那上千座粮仓,怎么可能都是空的?

平西王那边折子催的倒也不急,想来只是看到湖广王递折子,这才顺势递了,也是试探一下秦枭对藩王们的不同态度。

南疆王那边秦枭确实不太清楚,但想来也与平西王是差不多的心思。

这三个藩地,秦枭都可以暂时放一放。

可贵州和广西属于朝廷管辖,若是朝廷不管,那两地的百姓们就真没别的活路了。

楚九辩看向秦枭。

对方这是在催他想办法解决旱灾之事呢。

照目前这个情况来看,原著里秦枭定也是叫南直隶送了粮去那两省,但两省人口,那么多灾民,想必南直隶那些粮食也是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