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南疆来信(第5/6页)
又或者,他们真的都是神!
天上能掉下一个楚九辩,说不准就能再掉下其他神仙。
无论众人如何想,总归是都不敢再妄动。
如今别说是刺杀,就是整个京城都恢复了风平浪静,好似回到了英宗还在位的时候。
众人对楚九辩的态度本就客气,如今这客气中又带了些明显的亲近。
显然,他们知道如非必要,还是不能得罪这位“神明”。
只是权势的漩涡不可能宁静多久,将将过去十日时间,这早朝之上便又起了风浪。
工部侍郎萧闻道上奏陈情,言及剑南王于河西郡督建堤坝一事,称其在修建期间起早贪黑兢兢业业,修建工事也稳步推进。
如今堤坝已经基本修建完毕,剑南王不日就要回京述职。
萧闻道嘴里说了一长串夸赞百里海的话,又明里暗里希望秦枭和百里鸿到时候能论功行赏,给百里海该有的荣誉和奖赏。
至于这奖赏,就是能允许对方提早入朝参政。
大宁朝规定官员需得年及弱冠,行过加冠礼才能有权利入朝为官,因而刚年满十六的百里海其实不能入朝。
能被派去督办工事,也已经是破例。
但这能入朝参政的王爷,与掌中无权的王爷可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身份,后者只是空有名头的贵人,前者却有机会建功立业,收复民心。
如今皇帝年幼,若是叫一个留在京中的王爷骑到头上来,得到更多的民心,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萧家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百官静立,一时间竟无一人说话。
这本就是萧家与秦枭的博弈,若是百里海成功入朝,那秦枭和小皇帝必势弱,可萧家就会起势,反之也是一样的道理。
因为这群老狐狸也不愿插手,端看这两方斗法便可。
齐执礼余光瞥着周围站着的御史们,见他们低眉敛目,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只觉得心头火起。
所谓御史,就该忠正,就该不畏生死。
可转念一想,并非所有人都与他这般有漠北军做后盾,所以会多些思量也无可厚非。
罢了,这种时候该他出言。
他无声叹气,正准备迈步踏出队列,就忽而听到青年清冷的嗓音在大殿中响起:“萧侍郎可真是个急性子。”
齐执礼一怔,收回脚步朝那声音看去。
只见青年长身玉立,穿着一身绛紫色官袍,与众人格格不入的头发显得不伦不类,但却偏偏很适合他。
是楚九辩。
亦是与表弟信中谈及的那位“大祭司”牵扯甚深,且引动天雷,震慑住四大世家的“神明”。
江朔野信中并没有详细说些什么,只说自己得大祭司入梦授业,得了马镫马鞍,以及其他几样宝贝。
齐执礼刚看到那信上内容时,想法、反应都与其他人几乎一样,直接将楚九辩和大祭司当成了同一个人。
只是江朔野信中所说的“大祭司”,强大、神秘、温和......好似一位悲天悯人的强大神明,是个慈祥的长辈的形象,与那位光风霁月、聪慧狡黠的九公子完全是两样。
齐执礼觉得他们定然不是同一个人,但定存在着某种关系。
于是他就把楚九辩自出现开始,到现在做过的每一件事都告诉了江朔野,只是如今还没收到回信,不知对方会作何反应。
“太傅大人何出此言?”萧闻道望向楚九辩,神情中带着恭敬。
楚九辩就站在原地,都没迈出队列,淡淡回道:“有功者当赏,只是如何赏,赏什么,自有陛下决定。”
萧闻道薄唇紧抿。
萧怀冠就站在楚九辩面前,微微躬着背,面上温和的笑意缓缓收敛。
“萧侍郎方才那般言辞,倒像你才是太傅。”楚九辩语气淡淡地给人挖坑,“你是要在这早朝之上教陛下做事吗?”
如今名声何其重要。
萧闻道作为二品侍郎,代表的就是萧家。
他在早朝之上公然引导皇帝做决定,说的好听是教陛下做事,说的难听就是想控制皇帝。
当然,即便是“教皇帝做事”传出去也不好听。
在这个提倡忠孝节义,提倡三纲五常的时代,这般大逆不道的行为,传出去定会叫那些文士大儒们骂死。
此前的秦枭为何被骂,还不就是因为众人传播他控制幼帝?
萧闻道可不比秦枭那般厚脸皮,若是这名头落在他与萧家头上,那他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萧家百年“忠义”的脸面和气节要不要了?
这位九公子的嘴皮子他们这段时间算是领教过了,真是平平静静地就能给你挖个坑,让你防不胜防。
这算什么神?
哪个神能把官场这一套玩的这么炉火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