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前世今生(第3/5页)

不过无论如何都不可否认,楚九辩自从出现的那一刻起,就始终是京官们的话题焦点。

与热闹的各处衙门不同,高门大院里倒是没有这般多人争辩。

“听说陛下高热的消息刚传到瑶台居,楚太傅就忙去了养心殿,衣服都没顾得上穿好。”

户部侍郎王朋义坐于下手,手中轻轻摇着一把折扇。

他不到三十年纪,面容温和秀丽,端的是一位翩翩佳公子,也是世人眼中最典型的“王家人”。

主位上,礼部尚书王致远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缓声道:“姿态倒是摆的足。”

“也或许是真的在意。”王朋义道,“成日里待在一处,又是太傅,说不得真与咱们陛下有了感情呢。”

“我瞧着他可不是心慈手软的主。”王致远微微眯眼望向殿外,“萧玉那个老东西都没在他那占上什么便宜,遑论那三岁的娃娃?”

萧怀冠算是萧家最奸诈的老狐狸,即便没从楚九辩那得到什么好处,也不会表现出来。

可王致远几乎与他同一时间入仕,这一斗就是几十年,最清楚不过对方的性子。

因而昨日一听说萧怀冠没有亲自送楚九辩去吏部,他就知道这是没谈拢,甚至萧怀冠是在楚九辩那里吃了瘪。

而且探子回禀说萧怀冠还与楚九辩行了平辈之间的礼,对这个向来喜欢倚老卖老的老东西来说,能做到如此,只能是出于忌惮楚九辩,已经将其放在了与他自己同等的位置上。

这样的“九公子”,这样的“太傅”,王致远不信对方会对一个刚认识几日的小娃娃生出感情来。

王朋义若有所思道:“依您所言,这楚太傅还没有做出决定?”

昨日早朝上,楚九辩与秦枭配合的几乎天衣无缝,就连小皇帝也在关键时刻打了一个好助攻。

王朋义,以及很多下官其实都觉得,楚九辩大概率是要选择站队秦枭和小皇帝了。

毕竟是正统,是如今明面上最有话语权的阵营,且秦枭还占尽先机,给了楚九辩那样大的实权,这笔交易总不会是楚九辩的制冰之术换来的,定还交易了别的。

说不准,那交易的内容就是楚九辩今后在这京中的“站位”。

王致远年近古稀,仍精神奕奕,他垂眼看着自己手里的玉佩。

楚九辩的背景神秘莫测,还确有些真本事。

如今他们谁都不清楚对方到底来自何处,目的是什么。

此前他们都想着招揽,是出于忌惮和利益考量。

可如今这忌惮越积越深,便开始成为他们的“心腹大患”。

此人游走在各大势力之间,刚来了京城几日,便已经将原本的局势搅乱,再任由其发展下去,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这位楚太傅,实在难以捉摸啊。”王致远幽幽一叹,眸中狠厉和杀意一瞬而过。

王朋义微敛神情:“那咱们可要......”

他试探性地看向主位上的上官,亦是自己的亲祖父。

这种情况下,好似直接杀了楚九辩是最好的选择。

可,那也是条活生生的人命。

王致远视线落在他脸上,直把他看的眼神闪躲。

“别学你父亲那妇人之仁。”王致远冷斥,“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凡事都记着这句话。”

王朋义忙起身作揖:“祖父教训的是。”

“行了,去上值吧。”

“是。”王朋义缓步退出了门,而后又慢慢出了主院。

四大世家人多宅大,上下几代嫡系子弟都住在这条街上,分成了一个个独立的院子,府门都有十几二十个。

王家自然也是如此,一排院落中,正中间是家主王涣之极其子侄等所在的主宅,也有唯一一个挂着“琅琊王氏”门匾的府门。

王致远是王涣之的嫡亲叔父,所住的院落也紧挨着主宅。

王朋义一路出了府门便来到门前长长延伸的街巷。

这整条街都没有其他人家,直至顺着街道行至尽头,便能上了神武大街,再向北走分岔路口进入长安街,便是户部所在的地方。

此时没再下雨,但天仍然阴着,想必一会还会再下一些。

难得的凉爽,王朋义心里有些烦闷,便也没让人赶车,就拿了把伞缓缓朝前走去。

昨夜下了一晚的雨,青石地面上却没积水,只有些湿润。

祖父说的没错,他父亲确实是个只顾着学问的酸腐大儒,带有文人特有的清高和骄傲,也有某些儒士会有的柔软心肠。

忧国忧民,可又厌恶官场,看不懂那些尔虞我诈,因而父亲从未被委以重任,只做一个讲经辩经的大儒名仕。

王朋义与父亲不同,他能看得清局势。

但他又与父亲一样,同样厌恶那些勾心斗角,厌恶权势倾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