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宫变

真的不能再假的圣旨大殿高悬。

它微微晃动着, 牌匾很高,和圣旨被一根同色线勾连,悬吊在下方, 看上去就像是绫锦在坠落时走丝。如此恰到好处的距离, 令前排臣子看的一清二楚。

二皇子险些无意识念出来上面的内容。

好在他及时闭上嘴,只用力去看清圣旨的字迹。

『古云天命不于常,归于德。太子不堪大用,朕察北阳王有经纬之才,可守祖宗疆土……』

不知是哪个胆大宫人竟戳破了这层窗户纸:“好像是…先皇圣旨?”

玉玺盖印骑缝防伪,提花锦缎更是难以模仿。

系统一比一伪造的圣旨,先皇本人活了都得愣一下。

什么经纬之才,官方语言臣子们压根不是很在乎, 他们只关注到北阳王三个字。

皇帝思维抽离了片刻。

他处在最前面,双目赤红, 眼睛几乎都被灼烧。

不堪大用!好一个不堪大用!!

先帝在世时,本就有意传位于北阳王, 对自己多加苛责,没想到居然还留下了另一封圣旨。

经年的猜忌和恨意瞬间燃烧理智,无处发泄的怒火在看到一旁的容倦时,烧到最旺。

容倦那自带困意的眼睛演都不用演, 看上去就挺迷茫的, “赵靖渊?”

似乎是下意识反应的三个字, 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皇帝勉强恢复了一丝理智。

正确来讲,赵靖渊才是北阳王嫡子, 联想到赵靖渊不久前因为北阳王休假出京,莫非是想学定王蛰伏谋逆?

然而不等皇帝细想,殿外忽然传来惊呼, 同时脚步掠进声不断,沿途太监宫女奔走尖叫,奏鸣的乐器被撞在地上,发出一连串的怪响。

刀锋脱鞘,殿外轻甲着身的禁军横兵直入,武器出锋的声音拉回文武百官的思绪。

“你们想干什么!”

符合制式的刀柄虽然不长,但刀锋锃亮,看着吓人,禁军疾速奔走间已然围住大殿正门。

而文武百官先是被先皇圣旨所惊,再见到禁军围殿,脑子终于反应过来——

这是造反啊!

“禁军……是赵靖渊!”

局势变化太快,皇帝惊恐不比宫人少,他紧紧抓着旁侧柱身,手筋贲张。

须臾,惊惧的目光被愤怒所取代,看着高处悬挂的圣旨,再见这群大逆不道的叛军,皇帝却前所未有地冷静下来。

“慌什么?”

禁军分南北衙,南衙原本是右相的人,后被赵靖渊全盘接手,但北衙禁军向来由皇帝亲自执掌,贴身护卫核心宫殿,也是宫中最精锐的一支力量。

只是禁军造反,场面完全可控。

事实也是如此,两拨禁军战斗力有明显差异,反叛禁军被堵在外面进不来,群臣逐渐从慌乱中镇定下来。

他们仰头看向走去高处,重新稳坐龙椅的皇帝。

皇帝脸上的恐惧已经被杀意替代,待清缴完所有叛军,他绝不再留任何亲王做隐患。

“把这些人全清了!一个不留!”

殿外,两拨禁军相碰,刀光剑影。

乌戎使臣被刀架着,目睹禁军冲宫。隐隐约约的,他听到谁在喊着圣旨,迟钝的大脑终于反应过来。

逼宫!?

使者不曾想还有此等意外之喜。

宫人奔逃,一片混乱。

他们设计谢晏昼造反失败后,居然另有他人起兵造反,看着似乎是宫廷护卫。想到此处,乌戎使臣飞快地转动脑筋,思考着如何把消息传出去,好让王庭利用此事再做文章!

只是未等他想出,低头间,刀光一闪。

血花飞溅,使者脖子被无情抹过。

另一边,周遭降兵竟全部卸了枷锁,径直抽出藏着的利刃,一并加入混战,人数优势增加,被压制的禁军重新开始掌握局势。

一道道身影从身边冲过,乌戎使者捂着脖子,视线模糊地看着前方。

昏暗视野中谢晏昼持刀而立,刀锋染血,一点点滴落在血泊里。

被押解回来的叛军有问题,谢晏昼不可能不知情。

“你……你也要反啊。”

不早说。

使者喉头还有很多未说完的话,脑袋一偏,真正死不瞑目。

大殿内外被长阶拉出一段距离,两拨禁军的对垒还未结束,远处忽然涌入一拨身影。殿中文武百官难以看清殿外全貌,有人瞥见一眼,高呼喊道:“叛军也在里面!”

禁军?叛军?

群臣定定站在原地,完全被搞糊涂了。

到底是谁要造反?

情况急转直下,皇帝用力压着僵硬发凉的关节,试图保持清醒。

很快,他想到了唯一解释:赵靖渊和谢晏昼合谋谋逆。

更远处宫墙外,京畿驻军也开始动手,兵器碰撞的厮杀声隔着几道宫门都能隐约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