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迸彩(第3/4页)

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容倦轻飘飘地离开了。

礐渊子静静站在原地,试图思考对方反常行为的原因。直至地面雪粒忽然开始跳跃,袖中小册跟着产生振幅。

远处急促的马蹄声似乎撞破黄昏拉出的地平线,疾驰中带起阵阵雪雾。

策马而奔之人直冲礐渊子而来,快到时亲信翻身下马,“道长,将军差我来送信。”

这还真是说到什么来什么,看来是不需要再托容恒崧传讯了。

礐渊子点头伸手。

亲信摇头:“信在嘴里。”

这么重要的事,当然要口述,怎么可能工作留痕?

四下再无人,礐渊子沉默了一下,道:“拆封吧。”

亲信组织语言,期间想起将军前些天收到信后,突然开始将主力资源投入开学堂,觉得万分不理解。

不是说书院不重要,但也不必如此上心做推进,此事本可以循序渐进。

一边纳闷,亲信一边开始说话。

谢晏昼传递的消息里,有的信息很隐晦,但有一点是很直白的。

当听到有关宫变人选时,礐渊子脸色立时一变。

·

民生事务全部实现了三包后,容倦每天两耳不闻窗外事,摆烂坐等回京。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上学时课本上的句子,如今看起来反而有了感觉。

夜色沉沉,他歪歪斜斜倚在塌边,语气飘忽:“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好诗啊。

【小容,我们早就该发展教育了。】

容倦深以为然。

这两日他才知道,万民伞的主意也是一个小孩无意中提起,早点送他们去上学,就没空去想这些了。

那天举伞举的,现在手腕还在发酸。

此次开展学堂,容倦只打了个样,其余全是军队在忙活,他将书院的管理权也一并让渡分散,不担名,便可以名正言顺甩手。

期间他还特意谨慎地派系统出去打听了一下,确定大家都在忙碌生活,没有百姓有空歌功颂德。

“天气渐暖,该添些薄衣了,过两日归京好……”

话说到一半,外面的喧哗声突至。

容倦起初不以为意,最近很多工匠不分昼夜在干活。

直到那声音越来越大,桌上的烛火震动中一闪一闪,不会又是冰雹?

容倦心下一紧,不得已下榻走到窗边。探究的视线被前方大树无情遮挡,吹进来的夜风尚算平和,看情况应该不存在什么极端天气。

以防万一,容倦放下书本,披着斗篷走了出去。

此刻,定州界域内,同样的场景比比皆是。

动静大到连一些周边接壤的城池都能看见。

异响声不断,碍于最近自然灾害频发,一户户很快亮起烛火,百姓接二连三警惕出门,守门的狗都跳了出来。随着人员越聚越多,他们很快发现并非天灾。

半空亮着一种诡异的光芒,人的视力有限,周围不起眼的粉末被光华掩盖。

“什么东西?”

“不知道啊,书上说地动前天会亮,该不会是要地动?”

大家紧张讨论着,街巷哪还有夜晚该有的沉闷,寒意一时都被人潮驱散了几分。

“看!天上有东西!”

众人循声望去,浮尘缭绕间,有松影似自雾中拔地而起,它的枝叶在肉眼可见地慢慢丰盈着,直至变得雄伟苍劲,其后碎尘散去间,呈现出山松之轮廓。

仙雾缥缈,铺开的蜃景如梦似幻。

噼啪。

树木突然发出响声,吓了众人一跳。

响声下,枝条似近一步垂落,小孩子胆大,见状居然想要伸手去够,手还没伸出去半寸,高空树木突然开始‘燃烧’,铁树银花,照亮整片天地。

百姓都在仰头观望,城外的一些道士们入内城,趁机混迹人群中带节奏。

“是松树!”

“天空为什么会出现松树?”

百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都不用特意点拨,很快家里有孩子的便想到:“山松书院。会不会和最近的山松书院有关!”

在那些不断地讨论声中,道士见缝插针做着普及:“这竟还是黑松!”

蘑菇头,三角形,自然弯曲,乃是黑松。

此树自古有股‘大夫’之称,那可是极其尊贵的树木,一些书生的脸色已经开始变了。

整个地界内,榕城的呼声是最高的。

容倦想不听都不行。

当官的拥有极强敏感性,有山有松,县令和京畿驻军几乎是下意识念出那句预言:“远山春色映空中,龙盘虎踞入王宫。”

从京中出来的士兵们更是目光发怔。

为了让五皇子受陛下忌惮,当初右相推波助澜,这句诗在民间传送范围还挺广。

周遭有百姓听到后,有所触动,似乎就要想到什么,但始终如同这异象,雾里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