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戴德(第3/4页)

容相够狠啊。

孔大人不见日常在礼部时的和事佬做派,这时站出来,先是拿前朝曾有使团在京犯罪被坚决惩治,事迹得以被后世流传赞美为例,后又道:

“陛下,乌戎才吃了败仗,还敢狂妄地重提潼渊城一事,万不可助长他们的风气,否则后世史书会如何撰写看待陛下?”

他精准戳到了皇帝虚伪又爱名声的点。

皇帝神情凝重,本来都要同意丞相的建议,这会儿又迟疑了。

他陆续重新询问几位官员。

大家各抒己见后,不少官员余光偷瞄着谢晏昼,纳闷圣上为什么唯独跳过了谢将军。

皇帝并不想听谢晏昼的发言,想也知道对方会说什么。

还有一个原因,他面对谢晏昼时,总有种淡淡心虚,当年是自己刻意延误战机,间接导致其父重伤病死。

这孩子和他父亲太像了,如同一把利刃,藏不住的锐气。

甚至仅仅用了几年,谢晏昼已经成长得比他父亲更加优秀,若再给他增添军功,可不是好事。

想起先前有臣子提到乌戎欲要联姻,皇帝怒气稍缓后,开始兀自盘算。

好在昭荷婚配一事没成,既然无法用女儿让谢晏昼留京,可以给她换个更利于大梁的去处。

群臣左等右等,不料谢晏昼全程都未曾主动出列,反而是险与右相结亲的苏太傅站出来。

“陛下,若联姻,不如和百胥国建立外交。”

皇帝摩擦玉扳指的手指一顿。

百胥国处在沿海一带,善水战,这些年大梁和乌戎战火不断,他们一直虎视眈眈。

梁乃大国,主动联姻还带去嫁妆,百胥断不会拒绝。

容承林立时道:“陛下,此举易激怒乌戎……”

大督办轻飘飘打断:“陛下,臣也赞同。可先将亲事定下,为防公主思乡情重,让百胥承诺修建一小型宫室,届时再正式行嫁娶之礼。”

本还有几分迟疑的皇帝忽然笑了。

他听出了弦外之音,越品越觉得这主意好。

只要婚事没真正履行,乌戎定会三番四次争着娶公主,那百胥能乐意?

如此一来,乌戎必与百胥交恶。

“爱卿所言甚是,这样昭荷也能多陪在朕膝下一段时日。”

清楚皇帝已经做了决定,不会轻易更改,容承林没有主动找不快,冷冷站在一边。

一场凶案变成政治博弈,容倦在这个过程中被完美边缘化了。

有关对他的处置,大家其实心中已然有数,既然决定要给乌戎施压立威,圣上便不会责罚太过。

晚上,皇帝在观月阁左拥右抱,享乐纾解心情。

正是对月吟诗时,宫人汇报皇后来了。

皇帝没在意,眉宇间闪过一丝不耐烦。

不久,皇后进来了。她夜间仍旧穿戴得繁琐华丽,小心翼翼坐在帝王身边,等歌舞结束,方才柔声道:“陛下,昭荷那边妾已经劝好了。”

皇后爱女如命,皇帝本以为她是过来哭闹的,这会儿才终于正眼看她:“你舍得昭荷?”

皇后点头:“百胥国主只比昭荷大几岁,何况又不是立刻嫁过去,能为陛下分忧是她应该做的。”

皇帝大喜,一把搂住皇后。

当然不能立刻嫁,让乌戎和百胥交恶是其次,退一万步,假设乌戎联合后实力大涨,日后还可以将昭荷改许给乌戎。

似乎感觉到自己表现得太过明显,他轻咳一声:“朕会给昭荷备最丰厚的嫁妆。”

皇后内心一片冰凉和厌恶。

皇帝的态度已经让她浇灭最后一丝希冀,想到大督办的传话,彻底下定了某种决心。

皇后依偎在皇帝肩头:“那名刺死使者的少年,陛下准备如何处理?”

“罢免官职即可。”

皇后轻声细语:“哎,蛮人记仇,恐怕会一直记着这件事,就像是他们求娶公主不成,定会反复表达不忿。”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皇帝松开胳膊,眼珠子一转,末了笑道:“怕什么?朕想好了,朕不罢他官职,还要给他升官。”

说着不怕,实则暗忖这样乌戎的仇恨会集中在这少年郎身上,三五年都忘不了。

同昭荷婚事一样,现在当做弃子还为时过早。

等到了万一之时,他们都是可以用来抛出去的棋子,用于熄灭蛮人怒火。

有了这左右后手,很长一段时间他可高枕无忧。

“对了,容相家的那孩子体弱……”可不能现在就咽气。

想到这里,皇帝大手一挥:“来人,传旨!容恒崧扬我国威,日后可享有特别优待,让太医私下为其看病,用药规准照公卿来。”

片刻后,皇后旁敲侧击下,皇帝觉得不够,又加拟了一道旨意。

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圣旨使命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