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只为须臾片刻欢22(第3/4页)

陈书虞黑了脸。

他隽秀的小白脸生了些阴鸷色。

但他昔日受过人的挑拨,差点酿成大祸,后来多亏鸣呶公主提点。他如今滴酒不沾,在文公的小团队中充着背景板。可他压根不明白自己蛰伏在这里,到底要如何报当日之仇。

而鸣呶又失踪了许久。

听说是跟着一个江湖人跑了……恐怕这也是这些臣子担忧皇帝立场的一个原因。

说道理,汴京群臣想靠皇帝实现自己的执政价值,他们并不想要一个强势的、一心北伐的皇帝。

何况这个皇帝,和张文澜联手算计了他们,成功开启战事。如今战事不顺,他们自然幸灾乐祸,自觉可以重新控制皇帝。

满堂文武官员密密麻麻堵在一屋中,宛如禽兽当面,让陈书虞颇为气郁。

与这些人相比,似乎他一直讨厌的张二,都没那般讨厌了。

陈书虞扭头对旁边一侍女问:“文公呢?怎么还不来?”

侍女伏身一礼:“敢教诸位大人知道,我家主人正审问鬼市恶徒。”

鬼市如今与朝堂合作得风生水起,哪来的恶徒?

陈书虞惊讶,满堂文武同样疑惑。

他们自然不知,在后院的天牢中,文如故找到了一些线索。

当日那些江湖人逃出汴京的时候,张文澜被射了一箭。而在那日之前,汴京贵人们可都参加过“张伯言”的葬礼。一个死而复生的人竟然弄伤了张二……其中,必有一个谎言。

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

这几个月,文公一直试图寻找这个叫“张伯言”的人。

前段时间,文公的人手查到消息,张伯言已经再一次“死”了。

据说,张伯言死在了张家的刑讯中,是张文澜亲自杀的。

文公以为线索就此断了,没想到又过了些时候,他手下人在张伯言曾经住过的鬼市中的一家客栈客房中,从墙里挖出了一封“血书”。

这封血书触目惊心,乃是张伯言生平所写。

此时,文公终于见到了张家隐瞒的秘密——

玉霜夫人曾与霍丘人勾结,一起火烧云州城,这才导致了高太守无奈之下,带满城百姓投敌。

霍丘兵不血刃占领云州城,让河东失去壁垒,正是玉霜夫人叛国所为。

同时,玉霜夫人很有可能是前朝末帝的女儿。前朝末帝也很有可能死在玉霜手中。

血书痕迹凌乱,张伯言书写得极速,笔迹发抖。可见这封血书书写的时候,张伯言已经绝望非常,已经认定了自己会被张文澜找到——

张伯言最后写道:“张氏一族被贼把持,告主无望。礼部乃风化之原,吾却眼见恶人登堂入室,终日在仕宦途中、衣冠里面,职事废弛,四下勾连误国。身为张氏嫡系,吾心甚痛。倘若吾遭不测,必是此獠再行杀戮。

“忌,忌,忌!此獠狡黠,谋国不臧!”

文公在审问了那些客房小二后,心中已经确信这血书必然是真的。

文公便拿着这封血书回去了大堂,将血书传遍众臣。

众臣讨论声不绝,陈书虞在其中探头,满目惊疑。

陈书虞:“这会不会是假的?”

有人嘲道:“听闻陈五郎与张二郎并不对付,怎么如今却为张二说话?”

陈书虞认真说道:“我绝不会为张二说话。但是以我和张二打交道这么多年的经验看,张二此人疑心病重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他绝不会留下这么一个明显的证据,等着让别人威胁到他。”

这番话,竟然从某个奇怪的角度,让此间官员一时沉默下来。

糟糕,他们竟然觉得陈五郎说的有道理。

文公摆一摆手:“无妨。诡道难行,但我等所行的,乃是阳谋。

“本官打算入宫,求面见官家,将这封血书献于官家。张大与张二皆不可信,这一次的战事从一开始就不该发起。万一张二与霍丘早早勾结,我们全完了……”

这便是釜底抽薪之计。

官家一力北伐,靠的便是张二郎的筹谋。如果这位替官家分忧的二郎别有用心,君臣之间生了罅隙,那这场战争,还能继续下去吗?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实在是太容易生疑了。

这时候,陈五郎站出来——

不错,又是陈书虞。

昔日的草包,今日积极得有些讨人厌了:“万一官家非要维护张家,不信我们呢?”

一室死寂。

众人带着怒容,瞪这个多嘴的陈五郎。

而文公叹口气,慢慢站起,缓声:“佞臣把持朝堂,迷惑主君。主君不智,即便是为天下黎民苍生,也不可让汴京再卷入战火。

“真到了那一日,老朽便是负了文家百年声誉,也要、也要……”

大逆不道的话,文公没有说下去,这里的人已经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