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只为须臾片刻欢17(第2/4页)
姚宝樱色变,半晌,小心翼翼问:“你不会是说,是玉霜夫人放你离开的吧?那却遭了,其间必然有诈。”
眼见小师妹要忧心忡忡,云虹摇头:“不是她。是她的,一个贴身侍卫,名唤‘阿甲’。”
在逃离云州城的过程中,那些严密布防本是针对云虹。
云虹在云州调查玉霜,能调查出许多事情,都是有人暗自放水。
起初云虹只是隐隐有猜测,但是最后她出城时,正好遇到敌人换布防,新换上的人,恰恰是和高善慈有关的大将军云野。
就好像,有人希望她查出所有事,有人希望她平安离开。
而云虹出了云州后,回想所有细节,将怀疑对象,放到了那个阿甲上。
云虹若有所思:“其人毁容,咽喉亦毁,却极得玉霜夫人的信任。听说玉霜夫人当年本会死在火中,是阿甲救了她。阿甲又保护玉霜夫人去了太原。按理说,此人对玉霜夫人忠心耿耿。可我总觉得,应该有一些秘密。”
姚宝樱猜测:“我之前在阿澜书房查探的时候,发现朝廷是有偷偷往云州派情报人员的。那会不会是我们的内应?”
云虹摇头。
她知道朝堂的情报据点,她甚至通过情报据点,向北周朝堂传递了云州的情报。她怕消息拦截,情报传递得并不完善。那情报据点,也在之后被毁。
她毕竟见过那个据点,而阿甲绝不是他们的内应。
传往朝堂的情报……
云虹又不可避免地想到了那个人。
她失神许久,朦胧间听到身畔的少女叽叽咕咕地判断此事因果。而她心神迷乱,看到姚宝樱疑惑地看她,似不解她为何不回答。
云虹无话可说。
她望着落日映在河面,金波烂烂。
她想,她不该去见张文澜那一面的……
姚宝樱说了许多,最后说:“师姐,我决定明日就带阿澜离开余杭。那些江湖大门派应该要来了,我不能让他们和阿澜对上。
“我本意是想带阿澜北上,去看看战争情形,可有我们能做的。但是我见阿澜跑来余杭,我疑心阿澜想去南周。无论是哪里,我们先离开这里比较好。”
姚宝樱很有主意:“你帮我拖住这些江湖门派几日,我和阿澜开诚布公地谈过,安顿好阿澜后,会回来找他们。师姐,玉霜夫人虎视眈眈,北境战火燎天,我不打算等了——我也在等江湖人齐聚,我要说服他们,组织他们与我一道北上抗敌,就此与朝堂合作。
“只要霍丘退兵,我们与朝廷就有了信任的前提。
“有阿澜在中间作保,我们可以赢来和平。”
云虹心想,这不就是和当年张清溪打的一样主意吗?张清溪当年不就想借助一场战火上齐心协力的友谊,做朝堂和江湖共建和平的桥梁吗?
张清溪已失败。
姚宝樱在继续。
二女如今处于苕溪,自然步上那道前朝便已建好的通济桥,桥下水波淋漓。
立于木桥中心,她们观望远近山水浩渺,烟波云岚。
十九年前,前朝末帝巡游余杭、欺凌乐氏一族时,是否也曾来过苕溪,登过这座桥?
在末帝与乐氏女纠葛的那段时间,玉霜夫人又在做什么呢?张漠在哪里游学游历,张文澜在如何苦捱度日,而云虹在云山上可曾想过自己会有一位来自乐氏的小师妹?
这世间,因果循环人人困顿,悲喜千里却不同调。
云虹忽然说:“张家儿郎多容止,引天下女儿竞折腰吗?”
哪怕姚宝樱稍微白丁,也听出师姐此话的奚落嘲讽。踟蹰之下,她低头不敢辩。
云虹又道:“你见到他了,你继承了他的志向,是吗?”
姚宝樱唇动了动。
她半晌说:“你为何不去汴京一趟呢?你在怕什么?也许、也许……”
张漠没多少时间了。
似乎张漠做的决定总是正确的,可被隐瞒的人,常怀怨怼,又很开心吗?
姚宝樱:“其实、其实……”
若云虹到汴京,看到的是一具尸体,又该怎么办?
姚宝樱:“但是、但是……”
云虹看向磕磕绊绊的少女。
少女立在通济桥上,秀发贴颊,秀目扬起。她终于下定决心,一目不错地看着云虹。
姚宝樱:“爱与恨,你真的分得清吗?”
--
在姚宝樱与云虹相见的这日,张文澜本打算早早去寻姚宝樱,却被一些事耽误了。
耽误他的,是长松。
在张文澜踏出屋子前,长松心事重重地站在檐下,朝屋中郎君拱手:“二郎,有一伙人来到了余杭。我等监视余杭时,发现了那伙人,难免交手……”
张文澜心不在焉,一心惦记着出门:“是那些江湖门派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