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只为须臾片刻欢9

故事要从哪里开讲呢?

是要讲

一家人被朝廷追杀,到观音石下得到神佑,就此给她取名叫“观音”呢,还是讲那些年收服余杭各大势力的艰难?

是要讲路有冻死骨呢,还是讲王侯皆禽'兽?

是要讲南北周分裂,余杭那些年经受的战火,还是讲北周建后余杭官员的贪婪与罪孽呢?

所有故事,还是要回到那一年的“太原之战”。

秦观音喃声:“我是真的相信‘子夜刀’,正是‘子夜刀’在江湖上有如此威望,‘十二夜’才愿意跟他去太原刺杀霍丘王。那时候我们都相信,只要霍丘王死,战争会停止,我们会拯救万千黎民。”

秦观音转向容暮:“你不是这么想的吗?你当年也在太原,你应该知道‘十二夜’结盟,将江湖大大小小的势力合并在一起,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若非人人心怀大志,怎会被张清溪所骗?”

容暮淡声:“我与你不一样。”

他身畔的鸣呶,紧张万分地拽紧他衣袖。他回神,朝公主轻轻笑了一下,示意自己无妨。

秦观音怔忡。

她收回目光。

是啊,容暮也许和他们不一样。他们都怀有大志,只有容暮是无所事事。他们在太原城中付出巨大代价,结果被朝廷所骗——张清溪竟然是朝廷中人。

秦观音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自己家破人亡,自己与朝堂的仇恨。

张清溪来自朝廷,那个新建的王朝北周,他们都没有见过。秦观音忐忑地想,也许北周和以前的大周不一样?

实则,哪里有不一样。

他们被当牺牲品,他们或死或伤。从那以后,江湖四分五裂,江湖人成了过街老鼠,既要躲避朝廷势力,还要躲避霍丘人的复仇。

这仅仅是因为在最开始——张清溪需要他们转移北周正面战场的压力。

“不是那样的,”姚宝樱艰难道,“其中有别的缘故,‘子夜刀’有苦衷,他并不是要趁机剿灭江湖。他虽然是朝廷人,但他真的希望大家能一起建立一个统一王朝……”

秦观音淡声:“什么缘故,能让人背负‘叛徒’之名这么多年,而不解释呢?”

姚宝樱语塞。

张文澜感觉姚宝樱的目光,似乎想看向他,但又克制地收回去。

姚宝樱没看他,秦观音却看向了他。

秦观音道:“你和张清溪长得很像。你们同样来自汴京,同样在朝当官,还同姓‘张’。那夜余杭烟火,我在高楼上看到你第一眼,就宛如见到张清溪的第一眼。”

她低声:“那年他与云虹结伴,在余杭停留。我同样在阁楼上,第一次见他……风华绝代,公子如玉……我隐隐猜到他身份不简单,却从不敢多想……”

两行清泪,落在她腮上。

姚宝樱沉默。

张文澜眸子轻轻缩了一下。

他敏锐地捕捉到秦观音情绪的怪异,深深地看她一眼。但她是聪明人,很快收了情绪。

秦观音肯定说:“你与张清溪,必有血缘关系。”

“真好笑,”张文澜淡声,“我易容一路,试图将我的容貌和另一人改得相似些。结果到头来,让你决定对我下手的缘故,竟然是我长得像张漠。”

易容?

姚宝樱诧异看他一眼。

他目有怨怼,似怪她一直觉得他长丑了。

姚宝樱此时心事重重,却因为张文澜这怨怼的一眼,心里竟宽松些,握着他的手指因放松而垂落下去。

他立刻反手握住她的手,不让她躲。

秦观音看着他二人的小动作,默然片刻,选择装瞎:“他本名叫张漠吗?我们只知道他叫‘张清溪’。‘十二夜’中,他推说自己资历浅,排名最末。确实他只在那几年崭露头角,我们在此之前没听过他的名字。

“江湖人都叫他,‘子夜刀,清溪客’。子夜过后,片甲不留……就如宝樱方才展露的那一手。”

那招化石为末的刀法,惊鸿一瞥……昔年,她也见过。

秦观音神色有些恍惚:“所以,你去汴京,真的见到了‘子夜刀’。他教了你武功……他真的是朝廷命官?朝堂与我们相隔甚远,哪怕我们对叛徒恨之入骨,却谁也不敢去汴京刺杀他。

“有能力刺杀他的,一个是云虹。呵,云虹可不觉得他是叛徒。

“还有一个是鬼市坊主,容暮。但是容暮本就不想理这些事,当年被我们拉入‘十二夜’,已是他最心热的一次了。

“谁想到呢?最后是你去了汴京。”

秦观音淡声:“你也被他骗了吗?他这个人,最会骗人了。谁见他一眼,都觉得他是绝世好人,光明磊落。”

“他就是,”姚宝樱强调,“他有苦衷。我还没想好怎么说,但你这么介意,我可以私下告诉你……你如果只是恨他,你应该去汴京杀人。你不应该在余杭,和官府一起作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