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春心一动弃万般8

“怨女行,红雨日,阿兄床前淅沥沥。

冤子游,黄金林,阿妹肚子压座山。

青铜山,白银月,生生世世不分离。”

九月中下旬,余杭烟雨连天,年轻的拜月堂堂主,秦观音,正持伞立在一座道观前,看三三两两的百姓们佝偻着腰背,慢慢攀爬台阶,去祈祷民生。

咿咿呀呀,磐铃鼓钹起落,戏腔婉转如珠。

道观是拜月堂所开,香火不错,但钱财更多的,是那戏台上演出的一出出戏折子。

台上粉墨演出的《钱塘怨》,据民谣改编,是余杭近十年都顶有名的一出戏。

戏本讲的是皇帝出巡南行,在余杭钱塘门下,与一位乐氏女一见钟情。二人情深义重、恩爱不离的情爱,不为世俗接受,遭到朝臣齐齐反对。当地有鬼仙,怨子怨女下凡相助……

故事最终,皇帝携着乐氏女欢喜回朝,二人喜结连理。此情可歌可泣,颇得余杭民众的喜爱。

乱世中,谁也不在乎故事真假,民众只靠戏本中那传递出的无畏力量苦熬凡尘。

在众多江湖势力中,拜月堂在余杭最为势大。他们的堂主秦观音,正是靠着审时度势,既击中民众的心理,又灵活地与当地官府往来同行,才在余杭之地黑白两吃,如鱼得水。

只是余杭在这个时节,总会出一些怪事。

比如失踪一些官员,一些外地男女……百姓们窃窃私语,是戏文中的“怨子怨女”索要报酬,给乐娘娘和皇帝添寿。

只是余杭之地,隔着一道江水,一边是北周,一边是南周。两国边境如此近,也不知道这添寿祈福,到底给了哪位皇帝。

最近,秦观音听说,北周朝堂派了一位钦差大人来余杭私访。原本他们不知这个消息,但前两日,容暮送来了一封信。

秦观音静站在台阶上,思量着这些事。

她身边一手下,向她汇报着最近的事:

“来余杭的百姓越来越少了。那戏文唱得神乎其乎,都是谣言。咱们应该配合官员,调查这鬼神之事。

“还有,那位钦差大人出京,却不去见当地官府。咱们既然提前知道了,要不要告诉县令他们?

“堂主,咱们的事,恐怕撑不过今年了。得想个法子周旋一下……”

秦观音拆开手下新递来的一封信。

手下默默接过伞,在旁悄悄观望自家堂主。

堂主二十余岁,年纪轻轻,在余杭经营一大江湖势力,委实本事了得。尤其是,三年前“十二夜”中有人叛变后,活着的“十二夜”实力都多少受损,但只有自家堂主,这位在“十二夜”中排名仅仅“第八夜”的堂主,全身而退,及时与当地官府建交,避免了势力受损。

如今,这位聪慧的女子立在道观雨帘中,静静拆开一封信。她看到信中内容,神色不变,只唇色更为苍白了些。

手下:“堂主还在思考那朝廷大官的事?咱们既然与本地官府合作当年,也许应该让官府有个准备……”

秦观音:“不是为此事。”

她目光悠悠然抬起,看向雨帘后戏台上粉墨当妆的痴男怨女。

秦观音道:“容暮说,云虹的师妹,姚宝樱来到了余杭。我前几日还与她通信,与这位师妹说她和南周皇太子的联姻,没想到她一声不响就来到了余杭。她来到余杭,却并未知会我一声。不知是怕我说起联姻,还是她有旁的心思。”

手下已经听得晕了。

手下结巴:“姚女侠从来没来过咱们这里。”

秦观音看着烟雨,淡笑一声:“是啊,云虹管她管得很严,从不许她进入余杭范围。因为云虹的存在,我与这位小师妹从来不相熟。”

她若有所思:“她上半年去了一趟汴京,和汴京大官生出了些事,如今正与云虹他们闹着。她拒绝与南周皇太子联姻……朝廷大官来汴京……两件事,会是同一件事吗?”

手下被堂主绕得更晕了,不敢开口。

然后他便见堂主眉目微扬,似恍然大悟什么。

堂主将信还给他,轻声:“去查一查这位朝廷大官。

“我们撑不住的那件事,有转机了。此事,我亲自来办。”

她撑伞走下台阶,背影高邈娉婷。

道观长阶下,百姓冒雨排队,又对鬼神之说恐慌不安。他们发现有人走到身边,一看是拜月堂的这位年轻堂主,当即放下心,眉开眼笑。

秦堂主是他们心中最为信任的大人物。

--

“所以,阿澜来此地,应是冲着捉拿第八夜秦观音去的。遇到容师兄,只是一个意外。”

姚宝樱如此猜测。

她来到张文澜身边几日,借着“你害我眼睛看不见”的理由,缠着张文澜日日陪她。

她有心耽误他,让他没空去追容师兄。虽然他的侍卫们很厉害,但是容师兄也很厉害。姚宝樱坚信,只要张文澜不亲自坐镇,侍卫们是抓不到容师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