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色字头上利刀锋12

漏上四鼓,月坠云后,照耀汴京的紫殿红楼,万家烟火。

汴京城的皇宫中,年轻的陈皇后与宫女们持着宫灯,立在福宁殿正堂外的偏殿门侧。隔着萤黄火光,皇后看到皇帝清拔瘦削的身影。

天光昏惨,皇帝的闷咳声在寒夜中,让关爱他的人心如刀绞。

宫女劝说:“已经夜深了,殿下……”

陈皇后答:“鸣呶是官家自小疼爱养着的妹妹。如今鸣呶失踪,官家焦灼,我亦如是。”

陈家武臣出身,在民不聊生的那些年,他们与皇帝、张漠结盟,南征北战。皇后与皇帝在无数次生死中生出的情谊,自然也非寻常的举案齐眉可比。

一阵寒风过,皇后抚摸着自己腹部,微有忧心。

时局不稳,霍丘与南周一北一南,虎视眈眈。若皇帝倒了,他们等待的际遇、国家的未来,又将向何人托付?

正殿中龙涎香高燃,袅袅升空。

李元微在殿中设茵榻,陈炉火脂烛,招待两位半百老人。一者是文公,一者是开封府尹。

文公鬓角染霜,拱手立于御座下。

他听李元微质问开封府尹:“昭庆失踪两日,你们这两日,都在忙着什么?”

开封府尹噗通下跪。

文公在旁淡然。

他作为中书省重臣,官职仅在张漠之下。张漠一向不上朝,朝中大小事务,便几乎都通过文公的事。所以,文公自然知道,这两日,皇帝暗中派人寻找公主。

如此关头,开封府少尹出城抓贼,依然在查高家二娘子的线索。那开封府年纪一大把的开封府尹,自然亲自上任,帮皇帝找妹妹。

文公不以为意。

他私心觉得,年少公主不学礼仪不学规矩,整日往宫外跑,像个乡野丫头。可公主毕竟不是乡野间的粗糙丫头,和亲在即,公主如此轻浮,若是被霍丘使臣知道了……

文公倒不希望公主真的丢了,但他希望这件事,能让这半路出家的皇帝长长记性。

太原李氏,家世侧微。他们靠战乱上位,一家人的规矩都不成体统,与关内真正的世家大族不能比。

文公这样想的时候,见那开封府尹不断擦汗:“官家,臣让人打听,有人看到,殿下在失踪前一日,和一个白衣琴师在一起。那个琴师盲眼……”

李元微不耐烦:“朕是想听你说琴师的故事?”

开封府尹:“地动发生的时候,好多人都被挤作一团,盲眼琴师却平安,且和公主在一起。臣怀疑,那琴师会武功。所以臣这两日,在查汴京的江湖人……”

江湖人。

文公色变。

他想到了鬼市中正在发生的斗殴。

满堂烛火煌煌,李

元微唤了他几声,才让文公仓皇拱手。

李元微若有所思,却仍是待他宽和:“最近霍丘使臣在汴京,闹出了许多斗殴笑料,礼部为此头疼。文公当与礼部商谈,好生约束一番霍丘使臣。文公觉得呢?”

文公这才发现,开封府尹已经离殿了。

殿中只剩自己与皇帝,年轻的皇帝坐在御座后,身形清瘦面容威严,那番神色,当真是帝王之威,让他脊背上的汗水更多一重。

怎会有公主入局呢?

如今夷山尚未传来胜利的消息,汴京之事若被皇帝顺着公主的线查到鬼市……

李元微:“文公?文公?”

文公回神,以袖擦汗,苦笑掩饰:“老臣年纪大了,惭愧。”

李元微:“文公要保重身体。北周初建,朝里朝外,都离不开文公。莫要像清溪那样,不顾身体常日操劳,就此病倒……”

清溪,自然是张清溪,张家大郎张漠。张漠的身体状况,对外的说辞,一贯是劳累致病。

文公尴尬一笑。

他定定神,谈起皇帝方才的疑虑:“霍丘使臣一味拘于汴京,非长远之计。南周态度不明,为了不让南周和霍丘结盟,我等应早早定下大策,将公主嫁与霍丘王。”

他甚至为皇帝出主意:“官家若舍不得昭庆公主,可封一郡主做公主……”

隔着青铜花树灯,李元微盯着下方的文公,就好像盯着千千万万个藏于幕帷的朝中文臣们。

他手扣在御座龙首上,倏然出了层冷汗。他不能得罪这些人,他要靠这些人治理国家,不能让刚刚得到的胜利果实化为齑粉,让北周回到先前尸骨堆积的乱世。

他耐心地与这些朝臣周旋。

他不缺耐心。

他缺时间。

他脑海中,忽然出现张文澜说的“他快死了”。此话如重锤,在如此深夜朝他当头击来,击得李元微喉口腥甜,胸闷气短。

张文澜呢?他出城追拿贼人,寻找高家二娘子线索,怎么这么久都没有消息?

鸣呶呢?鸣呶从不是任性的小娘子,而今失踪三日,传不出只言片语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