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夜不归宿的丈夫
如果说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几乎无差别地堵死了每一个女人自由选择的机会,那么新中国就是无差别地给了每一个女人自由选择的可能性。
说是可能性,而不是机会, 那是因为社会的惯性, 并不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彻底清除封建余毒, 但是最起码,国家从制度上从法律上一直强调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而且女人也有外出求学工作的权利,这已经是华夏大地上的女人们最自由的年代了。
所以, 只要一个女人可以拒绝家人不合理的要求, 可以挣脱男尊女卑带来的精神枷锁,她是完全可以奔赴自由的。
可惜, 依旧有人自愿放弃自由, 被名利裹挟,被欲望挟持, 甘愿成为男人的附庸。
比如周晓晓。
她在婚前就知道吕一泓不是什么好鸟, 可她依旧选择了嫁给这个男人, 并且怀上了他的孩子。
从她颓丧的眼神和灰败的脸色来看,婚后生活必然不太愉快。
只是, 姚栀栀已经学会了尊重他人命运, 对于这种油盐不进的顽固分子,姚栀栀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去落井下石,仅此而已。
她无视了周晓晓尴尬的眼神, 气定神闲地扶着周晓晓上了车,还帮周晓晓抢了个好座位,随后自己径直走向了最后排剩余的唯一空座,坐下后便从斜挎的帆布包里拿出一本外文杂志阅读起来。
不同于她的专注, 坐在中排的周晓晓,时不时看一眼后排,有种想找人吐吐苦水却又不好意思开口的矛盾之感。
等到姚栀栀下车的时候,周晓晓明明还没有到站,却下意识地站了起来,不过这一站下去的人多,她犹豫了片刻,还是坐下了,只能目送姚栀栀换乘上了另外一辆公交车。
周晓晓默默叹了口气,摸了摸隆起的肚子,愁肠百结,也只能打掉牙齿和血吞。
姚栀栀很快到了女子监狱,接待她的依旧是卢秋华,这位大姐目前依旧未婚,倒是听从家里的意见,去福利院领养了一个女婴。
不过她并没有亲自生养,对于孩子也没有多少母爱可言,毕竟这只是她不想让老一辈的过度担心,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所以她的生活节奏还跟以前一样,上班忙,下班去见朋友。
至于她见的朋友是男是女,姓甚名谁,姚栀栀从来没有过问过。
其实也不用问,毕竟系统是个吃瓜积极分子,如果卢秋华身上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系统会咋呼的。
目前系统安静得很,可见没什么大不了的。
姚栀栀做完女囚的采访便告辞了,这次见的是一个故意杀人的女人,她本是一家国营饭店的大厨,跟男人生育了两儿两女,后来她发现丈夫贩毒,她害怕牵连孩子,便哄骗男人自己也要加入贩毒组织,不出两年,她居然成功打入了那伙毒贩子的内部,在一个团伙内部的庆功宴上负责掌勺。
然后就……
杀完这些人,她便主动自首来了,目前司法系统对于这个案子的争议很大,一方是坚持维护程序正义,决不允许动用私刑,且这个女人造成了多人死亡,又有实际加入贩毒团伙的行为,所以这一方坚持给她判死刑。
另一方则认为,女人是因为孩子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才不得已加入犯罪团伙的,且她捣毁了贩毒团伙属于重大立功的表现,所以这一方认为要给她从轻发落,最多判个死缓,而死缓一般是死不了的,只要这个女人后期表现良好,就可以减刑出来了。当然了,还有更加维护她的,认为她保护了千千万万个可能被毒品祸害的家庭,应该无罪释放,顶多判个两三年意思意思就行了。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前者的声量比较大,女人大概率要被判死刑,她本人倒是挺坦荡的,只要她孩子没事就好,只是,卢秋华为她鸣不平,所以邀请了姚栀栀过来,看看能不能通过媒体发声的方式,为这个女人争取一线生机。
姚栀栀离开后立马东奔西走,她自己就写了五篇专题报道,还邀请田萃雯撰写了两篇评论员文章。
这一忙就是一个多月,等到二次开庭的时候,姚栀栀还特地请了一天假,去了庭审现场。
好在,发声是有用的,最终这个女人得到了一个不算太坏的结果——死缓,缓期两年。
姚栀栀很是松了口气,这一个多月的奔走可算是值了。
其实这件事情中的正反辩方都没有错,一个是想维护程序正义,一个是想讲究司法的温度,一个体现了法治社会依法治国的精神,一个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
总之,围绕这件事的争论还会持续下去,不过不管怎么说,起码姚栀栀用自己的笔杆子拯救了一个为民除害的主观意愿上并不想杀人的女人,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