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儿媳杀婆婆4(第2/2页)
她赶紧托人想办法,终于在省城航道码头的船舶售票处查到了老两口的购票记录。
“他们去了厦市。”李悦倒是不意外这个结果,因为她婆婆的姥姥家在闽省。
虽然是几代之前的亲戚了,但是也比举目无亲的好,而且厦市的条件还是不错的,养老的话也挺舒适。
高主编没想到,这两个老东西居然为了躲她,跑到了那么远的地方,还特地走海上,避免她的追踪。
太过分了,太让她气恼了。
她赶紧去找晁日升请假,她要去夏市找那两个老东西要钱。
晁日升这次很好说话,直接给她批了假,还不忘叮嘱:“目前那边的气温还比较高,你记得及时给孩子添减衣服。”
高主编感激不已,第二天就踏上了南下讨债的旅程,好在李悦人脉极广,已经帮她打听到了那些老一辈亲戚的住处,她也不算大海捞针。
等她到了厦市,她便照着地址找了过去。
因为语言不通,她认不清路的时候,只好拿着纸条给对方看,然而这年头识字的人不是很多,即便建国后有过专门的扫盲班,也还是有人目不识丁,无奈,她只好找到了一个派出所,找民警帮忙。
最终高主编在城郊结合处,在一个富有传统土楼特色的生活区,找到了正在跟人闲聊的肖家老两口。
老太太的手上提着刚买的海鲜,老头子的手上则提着新买的棋盘,两个人嘻嘻哈哈的,好像被抛弃的孩子,根本不是他们的孙子。
正聊着,身后传来一声充满愤怒和不甘的:“爸,妈!”
老两口的脸色立马黑了下来,他们装作没听见,立马跟门口的邻居辞别,加速往巷子里里面走去。
民警陪着高主编,一直跟到了最里面,这才在院子里叫住了两个装死的老东西。
民警倒是好意,还帮着劝说一二,可惜老两口已经打定了主意,只想让自己逍遥快活,所以面对民警的关心,他们张口就是一句:“抱歉同志,我们不认识她啊。我们的儿子早死了,根本没有什么儿媳妇,她胡说八道,想讹钱而已。别理她。”
民警无奈,转身用蹩脚的普通话问道:“你能证明你们的亲属关系吗?”
高主编被问住了。
她和慧慧来嶷城工作,自然户籍也跟着调走了,跟公婆早就不在一个户口本上了,确实证明不了什么,何况她男人死了那么多年了,结婚证什么的早就没用了,她也没拿,都丢在东北了。
上次帮公婆搬家她也没有想起这个东西,现在要用,都不知道在哪儿。
她只能哭着看向民警:“同志,如果我真想讹钱,全中国那么大,我讹我身边的人不好吗?如果我不认识他们,我为什么大老远抱着孩子来找他们?”
道理民警都懂,可是高主编拿不出证据的话,那谁也帮不了她。
民警也尝试着劝了劝,没用,这对黑心的公婆就是不想认,民警只得劝离。
高主编不信邪,抱着孩子噗通一声给老两口跪下了,哭道:“爸,妈,你们不能这样啊,孩子已经做完手术了,好好的活着呢,他可是你们的亲孙子啊!我求你们了,实在不行,你们随便给我两张藏画就好,我也不要多,只要能够支付孩子后续的医药费,和保姆费用就行。我还有工作,我只是现在没办法兼顾孩子跟工作,我必须要找人帮我带他呀。”
老两口一听到藏画,心说不好,赶紧不耐烦地掏了掏裤兜,扔了几块钱的零钱给她,又去屋里的帆布包里掏了三十几块钱出来,像是打发叫花子一样,叫她滚。
这是羞辱性极强的做法,高主编忍耐到了极限,愤恨地抱着孩子站了起来,这边的亲戚她不认识,但是这些亲戚眼中的鄙夷和冷漠,她却完全可以读懂。
她闭上眼,把泪水逼退,最后一次问道:“你们是真的不打算认这个孩子了对不对?”
没有人应答,只有两个老不死的,拼命推搡她,尝试关门的可笑动作。
高主编就这么被撵了出去,地上的钱她没捡,等她身后传来嘭的一声关门声,她不禁冷笑,好,你们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
高主编找了个招待所住下,又去附近的理发店买了假发,去国营商场买了点民族特色的衣服,还买了一个背孩子的背篓。
第二天一早,她便乔装成少数民族的本地山民,背着孩子跟踪起公婆的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