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第3/4页)

孟平冷笑,“年轻人不知道天高地厚。”

丁正奇道:“但话说回来,做出来的成品应该比锰钢加重款还要好吧?几位都没有这方面的意思?”

孟平瞥向丁正奇,“我们是研究运载火箭的,不是研究自行车的,不管国家政策如何,她想做生意可以出去做,大院内部绝对不允许她做生意!”

丁正奇似笑非笑。

这话唬谁?

最开始大院内部就是允许家属摆小摊做生意贴补家用的,比如早餐摊。

最近几年私人营生越来越多,大院内部不是没有。

丁正奇扫了几人一眼,想到他们方才自报家门时的名头,大概能想清楚原因。

都是能吃到红利的人,如果格局改变,可能就吃不到了。

丁正奇非常理解他们,只是要让他和他们统一战线,那就得给点儿实惠的东西了。

他笑道:“做生意肯定不行,不过这对我们来说可是一件好事,质量更好的自行车,若真的像她们说的,会受到追求潮流的人的欢迎,可以提高我们厂子的效益。”

孟平明白丁正奇这话真正的含义,“老丁,我们都是老同学了,你还担心我会坑你?放心吧,该有的都有,我们这是想拉你一把,别既赔了钱,又剩了一堆废铁。你放心,她们的自行车,卖不出去。”

在他们几人开小会时,211厂也有新动态。

云凝忙了三天,数次调整设计方案,又跑到车间待了很久,终于有新进展。

新的自行车亮相,云凝把它摆到211厂大门口,谁路过都能看到。

自行车刚摆出来,就有好几个人

这一回,参与生产的工人们都是顶着自豪的脸走出来的。

另一拨人很是嫌弃,“那帮造自行车的高兴什么?”

都沦落到造自行车去了~

王虎站在人群中不敢说话。

李波被狠狠批评了一顿,现在还在家里反省,差点儿被直接辞退,他可得老实点儿,不能跟曾经的大哥走错路。

这次的样品一共有五辆。

正好是下班时间,自行车刚摆出来,就吸引了很多人的围观。

上次好些人试过自行车了,都说云凝造的自行车比家里那辆好骑,他们也想看看怎么个好骑法。

不就是自行车吗?能有什么太大差别?

连洁几人站在云凝身后,他们没参与新的自行车的设计,对此一无所知,只知道这是云凝没日没夜地埋头苦算后的成果。

明宇低声问云凝,“这次的自行车有何改进?”

云凝笑着点头,“自行车厂不愿意和我们合作,我们得想办法继续压缩成本,才能赚到钱,这几天我都在考虑如何压缩成本。最新生产的自行车成本又压缩了将近三分之一,且强度没有改变,还增加了其他功能。”

连洁看着自行车惊呼,“这是压缩成本后的结果?!”

虽然压缩了成本,但制作却更加精良。

云凝点头。

如果不是时间有限,她都想直接研究山地车,反正定价高才能赚得多。

云凝说:“这几天我太忙了,没有太多精力,有些活儿也没办法分出去,等自行车的事忙完,我们就可以一起工作了。”

她一个人干完这些活儿也是没办法的事。

以前她对自行车的关注不多,想复刻出后世的自行车不容易,每个环节都要从记忆中找线索,宛如大海捞针。

连洁感慨道:“你一个人干的活儿,比我们加起来都多,幸好成功了。”

“离成功还远着呢,现在做生意哪有这么简单,还得去搞生产资质,凤凰牌、永久牌都是轻工业局的亲儿子,人家能让我们卖吗?这几天我还……”云凝的话没能说完。

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

云凝不得不走过去介绍。

连洁问明宇,“生产资质怎么搞?”

“不太清楚,”明宇说,“好像不仅要搞生产资质吧?还有物料准生证,销售通行证?买自行车得要自行车券,没这些东西不行。”

连洁对这方面不太了解,听到这些就头大了。

这一刻她才明白,她们接下的是多大的烂摊子。

但云凝肯定是知道的,她刚才还提过。

明明知道,还是肯去做……

连洁笑道:“这说明这件事一定很重要,我们都得更努力才行。”

明宇:“?”

自己偷偷去哪儿打鸡血了?

五辆自行车分给了五个人,大家排着队试验。

孟平几人送丁正奇出来,听说此事,脸色当即不好了,“又搞出来了新的?她还真要继续搞下去?”

丁正奇笑道:“生产出来不是问题,问题是要办的手续,她们以后的麻烦还多着,你不用太担心。”

“这方面老丁很了解,我们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