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4/4页)

“计算数据需要大量时间,希望大院可以考虑购入更多的计算机,未来计算机一定会成为主流,不会使用计算机的工程师应该尽快学习。”

即便是总部,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人也不算特别多。

冉宜松口气。

还好她只是打杂的,不然就要被拉去学计算机了。

“这话说得简单,”工程师沙曲不太赞同,“多少年了,我们一直是这样过来的。是我们不想买计算机吗,是不想学吗?大院里哪有那么多钱?你也要考虑实际情况。”

科研资金一直很有限。

“就算有钱也没用,”另一人道,“好多东西我们生产不出来,只能依赖进口,现在我们发展得快了,人家更不愿意,现在港口还卡着好多零件不给我们。”

就算他们有钱去买计算机,人家愿不愿意卖,也是个问题。

云凝微笑道:“这一点我已经和国内研究计算机的团队讨论过,未来两年内,国内的计算机性能会提升的,大家可以放心。钱的问题……”

云凝沉默片刻,郑重道:“我认为可以考虑商业化。”

此话一出,全场安静。

这是个严肃的话题。

航天商业化,姓/资还是姓/社?

尤其是老一辈工程师,听到这话便情绪激动,坚决反对,“我们坚持到现在,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不是为了搞西边那一套!”

“开了这个口子,就有第二个口子,绝对不行。”

“我也不同意,简直是在胡闹!”

常盼儿看向祝如云三人。

三人虽然没有表态,但从表情来看,显然也不赞同。

真的要商业化,事情可就复杂了。

常盼儿问云凝,“这方面你也有想法?”

云凝点头,“军转民,可以在各个方面赚钱,同时也能提升其他行业的产量,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继续研发气象卫星、导航卫星,提高国际竞争力,去竞标、赚钱。”

卫星竞标的事,大院其实已经做过,不过输得很惨。

这也是一种耻辱,大家不愿意回忆的耻辱。

云凝说:“我还是那句话,赚钱不是为了个人,赚来的钱要投入到科研中,直白地说,就是为了有更多的资金去研究,为了早日把人送到太空,为了建成空间站。”

沙曲说:“将来国际上也会建立空间站。”

“那你放心,”云凝说,“放一百个心。”

沙曲问:“你是说,加入国际空间站的同时也要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云凝道:“我是说,国际空间站就算建成,我们也加不了一点儿,人家不让。”

沙曲:“……”

想想现在A国的作风,倒是真有可能。

“凡事靠自己才稳妥,而且用航天技术为民用领域服务,也能给人民带来好处,又能赚钱,又有好处,为什么不试试?”

沙曲看向常盼儿。

遇到僵局时,大家都会看常盼儿的意思。

常盼儿说:“那就试试看,谁提出的谁来做,云凝,试试?”

沙曲几人愁眉苦脸,泄了气。

商业化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但现在推行,的确有很多困难。

这就像危明珠卖衣服,还有好多人无法接受这种买卖行为呢。

云凝要做成此事,还需要人手。

会议结束后,她趁机找到常盼儿,想再调来几个人。

常盼儿已经料想到了,“连洁和孟海?你们合作得似乎很愉快。”

云凝用力点头,陪笑道:“可能也需要明工。”

“为什么?”

云凝说:“火箭涡轮泵技术也可以民用,比如消防水泵。”

常盼儿笑道:“你想清楚了?这对他们来说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云凝不太懂。

常盼儿提醒道:“要让航天技术民用,不可能等着人家来研究,只能我们自己研究推广。要造火箭的科学家去研究民用的东西,很多人观念上无法接受。你问过他们的意思了吗?”

云凝恍然大悟。

她生活在后世,从不认为买卖商品有何问题,也不觉得赚钱可耻,但现在可不一样。

军转民是能赚钱,可也有很多人会认为金钱会使思想堕落,无法接受。

这种精神其实是难能可贵的,如果所有人能一直保持这一精神,普通人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云凝沉思片刻,说:“下班后我回11所一趟,当面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