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3/5页)

他把寇宁打发走,疲惫地回到房间。

寇茂杰住的是套房,他需要一人独处。

刚进房间,电话便响了起来,是寇茂杰现在的妻子寇乐松打来的。

寇乐松语调轻快地安排他去首都百货大楼给她捎东西。

寇茂杰沉着脸听完,道:“今天寇宁质疑陆凌的年纪为何比寇栩小。”

寇乐松无所谓道:“不是都统一好说辞了?行了,别说这些没用的事,记得口红一定要买,还有,去那边看看空调怎么样,咱家的不太好了,听说首都刚进了新货,国外产的。”

等寇乐松挂断电话,寇茂杰才恶狠狠地放下话筒。

他去衣柜找睡衣,寇乐松这人很讲究,说是生活要精致,每天咖啡不离手,咖啡豆全是从国外运来的,也不知道那杯马尿和精致有什么关系。

他换睡衣时,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

寇茂杰想到可能又是寇乐松打来的,叮嘱他买那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更加烦躁。

但他不能当作没听见,他步伐沉重地走过去,慢慢拿起话筒。

电话另一端传来一苍老的声音,“小寇?”

寇茂杰脸上乌云转晴,“是您?您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电话另一头的女声慢条斯理地说:“听说你遇到些难题,人来梁桉了?”

寇茂杰苦恼道:“是有问题一直没能解决,火箭姿态一直不稳,到现在也没有成熟的方案。”

女人说:“明天你来总部一趟,我们面谈。”

常盼儿挂断电话,转动轮椅,向书房走去。

她如今已有七十岁,早就过了退休的年纪,目前还在工作,但不常出现在研究所。

大院内的人更多地叫她“常老”,反而不熟悉她的真名。

常盼儿先走去厨房,厨房里有一台学生送的电冰箱,儿媳妇给她订了牛奶,她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热了喝。

厨房用的是煤气灶,她正要开火,开锁声响起,薛雯走进来。

薛雯放下包,朝厨房喊道:“妈,怎么又自己进厨房了,不是说了让您等我,我来。”

常盼儿道:“我是不能走了,但手还能用。”

“那也不行,”薛雯说,“您现在是重点保护对象,您出问题,大院可不会放过我。”

薛雯把常盼儿推到客厅,“今天的报纸还没看吧,先看一会儿,我热好了就送过来。”

常盼儿的经历比较复杂,她的男人很早就走了,薛雯都没见过。

她嫁进常家的第十年,丈夫去世,没留下儿女,从此薛雯和常盼儿相依为命。

常盼儿在做婆婆这方面十分宽容,从不会苛责薛雯。

儿子去世时,她比薛雯振作得还快,反过来劝薛雯不要沉浸在悲伤中,还要给她准备嫁妆,给她再寻个好人家。

薛雯知道,她再也寻不到更好的人家了,索性留了下来。

她说是在照顾常盼儿,其实没什么需要做的。

常盼儿刚瘫痪时,梁桉大院就派了专职的医护人员来照顾,她在大院的地位举足轻重,只是她一直不喜欢抛头露面。

她们现在住的房子在大院外,但也是大院的房子,为了常盼儿特意准备的。

他们还想让常盼儿搬到更大的房子里去,常盼儿觉得两室一厅已经足够她们娘俩住,多次拒绝。

薛雯热牛奶时,常盼儿拿起报纸。

薛雯的包就放在沙发上,常盼儿看报纸时,无意间看到薛雯的包里有一个厚厚的本子。

看本子的侧沿,应该是用过的。

常盼儿看向厨房,“你还要工作?”

牛奶刚煮开,薛雯喊道:“没工作了。”

常盼儿好奇地取出本子,“这上面还写着……火箭?”

薛雯走出来,笑道:“我一个学生写的,我还没有研究明白。”

常盼儿问:“我能看吗?”

“那再好不过了,”薛雯把牛奶递给常盼儿,“这孩子品行不错,应该不会撒谎骗人,但这论文……我真怀疑她是在写小说。”

类似于《海底两万里》的科幻小说,但对比现在的科技水平,又不够科幻,好像一抬手就能够到。

常盼儿翻开云凝的论文。

薛雯说:“您别笑话我啊,我是真没搞明白,如果她是乱写的,您帮我指出来,我好去说她。”

常盼儿的脸色却越来越凝重。

最开始,她是一边吹牛奶一边看,看了两页后就把牛奶放下,还擦了擦老花镜。

薛雯有点儿紧张。

她想知道云凝是真有水平,还是唬人的。

云凝的论文,常盼儿足足看了一个小时,翻来覆去地看。

薛雯手撑着头,坐在沙发上睡着了。

常盼儿忽然放下论文,“这是谁写的?!”

薛雯慌张地坐起来,“出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