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3/6页)

离云凝有两米远,陆凌才放下心。

云凝无辜地看着他。

陆凌道:“你要解释清楚,才能继续下一步。”

云凝面上笑着,背地里已经咬牙切齿。

这混蛋是想听她解释吗?

分明是要找她的破绽!

陆凌调整好自己,微笑道:“解释不清楚,我也没办法。”

齐慈低声道:“陆工的笑容和云凝一样恐怖。”

孟海深以为然。

齐慈感慨,“这就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云凝问:“一定要讲?”

陆凌说:“也可以不讲。”

云凝:“……”

田螺变成腹黑版了。

云凝只好拿出钢笔和演草纸。

“传统的算法,将圆形密封环人为分割成120段小的圆弧,每段独立计算。”

孟海找出自己的小本子记录。

王水好奇地听着。

云凝画好密封环示意图,继续说道:“这样一来,单独计算了每一段在低温下的收缩量,但是忽略了段与段之间是连续的。”

齐慈问:“什么叫连续的?”

“密封环本身是个整体,我们为了方便计算,人为的把它分割成120段,把每一段视为不可变形的刚体,可实际上,段与段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力。”

孟海说:“举个例子,你有两条腿,我们可以单独计算你腿的重量,但并不是把它直接割下来的,你的腿还连着你的身体,直接拉去称重数据肯定不对。”

齐慈:“……谢谢你没割断。”

云凝继续说:“按照传统算法,我们必须进行120次重复计算,那些无关紧要的区域也要计算。所以干脆把密封环当作可伸缩的弹性网,网格节点被链接,网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伴随温度和压力动态变形,节点会位移,不再分成120段的刚体。”

云凝又把弹性网格示意图画好,不同的情况用线段、圆点或是其他符号表示。

“对于一个圆形密封环来说,液氢的冲击区大概是个30°的扇形,扇形之内就是高危带。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高危带看作一个弹性网格,计算50个动态节点。之余其他区域,只计算20个节点即可。为了减小误差,我们要模拟应力传递,不能忽略段与段间的耦合应力。如果按照老方法做,我们可能会得到和以前一样的数字,无法解决问题。”

孟海听得入了迷。

齐慈大呼“厉害”,其实不太懂。

王水只听明白一半,不过没关系,他叮嘱道:“简化计算时一定要带上我啊。”

周彦君这回理解云凝的意思了。

她怎么会懂这些?难道真有点儿本事?

可真有本事的人,干嘛要来做任务书登记员?

周彦君越想越不安。

周彦君冷脸道:“你没看到墙上的标语?稳操胜券,万无一失。我们要做的是万无一失,不是投机取巧。”

云凝说:“我也没指望你能赞同。”

她看向陆凌,“口说无凭,我想用计算机来验证。”

陆凌思索片刻,问:“你知道为什么要分成120段吗?”

云凝道:“现在手算极限大概是150个参数,120段是人力能保持精度的最稳妥的数值。”

陆凌问:“你知道这是谁提出的吗?”

“我不否认他的伟大,他在我心里的地位,可能比在你们心里的地位要高得多,如果他和我看到的是一样的,他一定会提出比这更厉害的方法。”

陆凌微微扬眉。

如果看到的一样?

周彦君道:“陆工,你劝几句吧,我是劝不动了,这件事如果让主任知道,主任再告诉部长,部长现在就得赶过来把我们处理掉,做事不能太离谱。”

陆凌思索片刻,说:“那就试试。”

周彦君:“赶紧劝她……试试?!”

孟海和齐慈惊喜道:“你认为可行?”

陆凌瞥向二人,“你们高兴什么?”

他们也不知道在高兴什么,就是觉得云凝说得有道理,现在被权威人士认可,所以高兴。

王水道:“能不高兴吗?如果这样行得通,我们能少算多少啊!”

陆凌:“……,也是。”

他拉着云凝往外走,“我们马上回来。”

云凝好奇道:“去哪儿?”

陆凌说:“先去找电脑,再谈你的问题。”

云凝心虚道:“我能有什么问题,还是找电脑吧!你刚才说的DJS-130,所里有?”

陆凌道:“所里的计算机空闲时间不多,你多久能好?”

云凝不太清楚,她上学那会儿用的电脑都不知更新多少次了。

云凝试探道:“两个小时?”

“一个小时。”

“也行。”

先答应再说,时间来不及就耍无赖。

陆凌说:“计算机优先满足高级工程师使用,每一个使用者都需要提前提交申请,且要由专人操作,时间上有严格限制,不可能赖着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