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趁着有灵感, 顾溪每天都窝在灶房里写故事。
若是觉得冷了,就停下来,坐在火塘前取暖, 吃点东西,和两个妹妹聊聊天, 问问她们的意见, 或者给她们辅导作业, 让她们背书。
徐愿生没想到自己都初中毕业了, 还要被逼着读书,心情挺复杂的。
她又不想读高中, 学这些有什么用呢?
虽然如果大姐想让她学习知识的话, 她也是愿意的, 只是还是很疑惑。
当徐愿生这么问时, 顾溪道:“多读点书没坏处, 现在过年放假, 在家里也没啥事干, 不如学习些知识,等天气转暖,你想学就学, 不想学也没什么。”
她不能说这是为以后高考作准备, 心里希望两个妹妹都去参加高考,和她一起上大学。
不过时间还很充裕, 不可能让徐愿生天天学习, 那就折中一下,每年猫冬没事干时,再让她学吧,如此学个几年, 每年都巩固一遍,将知识都塞到她脑子里,等到高考恢复时,就不会手忙脚乱的。
徐愿生扁了扁嘴,行吧,听大姐的,就算姐妹三人只是窝在一起学习,她也挺愿意的。
至少除了天冷时要学习,其他时间都由她安排,那也挺好的。
到了元宵节,顾溪的故事已经写得差不多,将要接近尾声。
这个故事也是短篇,预计三万字左右,按千字两块钱算,能拿到60块钱——前提是能过稿。
元宵节的前一天,顾溪特地泡了几斤的糯米,准备做汤圆。
元宵节就要吃汤圆。
这年头家里有条件的都是如此,自家做汤圆吃。
顾溪特地和乔慧、兄嫂那边说一声,让他们不用做汤圆,她多做一些,给他们送过去,反正她在家里有时间,还有两个妹妹帮忙。
泡好糯米,第二天,顾溪带着两个妹妹,和被送到她们家玩的顾团团一起去借邻居家的石磨磨糯米,等磨好后送他们家一些糯米粉作报酬就行。
姐妹三个轮流磨,很快就将糯米磨好,然后提回家里去做汤圆。
顾溪打算做几种口味的汤圆,有花生芝麻口味的,有红糖口味的,还有果酱口味的,都是甜口的。
想到大家的口味不一样,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甜口,她又做了咸口的肉汤圆。
徐愿生姐妹俩还是第一次知道,做汤圆也能做出这么多花样。
不过她们没多问,还以为京市那边是这么吃的,普通百姓对京市总有一种自己强加的幻想,只要说是京市有的,就绝对不会怀疑。
在这个信息不灵通的年代,京市就是这么权威。
顾溪领着妹妹们和顾团团一起做汤圆,做好一些后,让徐怀生和顾团团给邻居们送些过去。
两人送完汤圆回来,就见乔慧抱着女儿一起过来了。
乔慧是过来帮忙的,见她们还没做完汤圆,将睡着的女儿放到徐愿生姐妹俩的床上,让她在这儿睡,她洗干净手一起帮忙。
顾溪将这篇故事已经写得差不多的事告诉乔慧。
“这么快?”乔慧很惊讶,还以为要等过完年后,她才开始写的。
顾溪说:“先前听了叶嫂子娘家的事,就有些灵感,这些天一直在写,只是天气冷,每天写得不多……”
乔慧听完叶凤花娘家的事,眉头不由拧起。
她见不得这种事,不管是重男轻女,还是女性被压迫的社会现象,都让她无法忍受,偏偏这种事十分常见,让人心里不忍。
虽然伟人说妇女能顶半边天,然而更多时候,妇女仍是受压迫的对象,要为男人的利益让步。
乔慧心里有些沉重,对顾溪说:“这个故事,你好好写。”
她心里叹气,希望以后能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觉醒,就像叶凤花这样,不要被亲情和世俗的偏见裹挟,勇敢地挣脱,活出自我。
顾溪笑了笑,“我知道,会仔细琢磨的。”
-
傍晚,顾远扬夫妻下班过来,大伙儿一起吃了热气腾腾的汤圆。
吃完汤圆后,时间还早,得知部队今晚有电影和文艺表演,于是便拿着小凳子,一起去部队的广场那边看电影,顺便带了瓜子、花生等零食过去,可以一边吃一边看。
徐怀生尤其高兴。
除夕因为下雪,没能去看部队的表演,没想到元宵节还有。
她和顾团团走在前头,一人拿着一张顾溪做的折叠小凳子,一蹦一跳的,十分欢快,顾溪和沈明峥、顾远扬、季雅、徐愿生走在后头,乔慧和高参谋长因为孩子还小,没有去看表演。
他们来到广场时,电影已经放映到一半,并不影响徐怀生的热情。
一群人找了个位置坐下来看电影。
沈明峥坐在风口处,为顾溪挡风,从军大衣的口袋里拿出瓜子,问她要不要嗑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