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2/3页)

徐怀生见二姐信誓旦旦地表示不会有事,决定相信她。

顾溪安静地坐着,没说什么,也不需要她去说什么。

她知道徐愿生对父母是有怨恨的,徐大贵夫妻那样的父母,怎么可能不让作女儿的心生怨恨呢?对徐愿生的所做所为,她不会说什么。

红薯烤好后,顾溪招呼她们吃红薯,问她们有什么想吃的,等下个月初一,一起去镇上的集市买。

眼看这天就要下雪,听说每次雪一下就会好几天,哪都去不了,多得囤点东西才行。

现在家里又多两张嘴,她突然觉得地窖里的粮食囤得还不够。

两个妹妹顿时被转移了注意力,纷纷询问镇上集市的事情,得知集市有很多东西,有附近的村民将自家的农副产品带到集市卖时,都很感兴趣。

这年头禁止私人买卖,但农民自家产出的一些农副产品,却不会阻止,允许他们在集市上卖。

只是还没等她们去集市,缝纫机就买回来了。

缝纫机是后勤那边的小战士送过来的。

这边的动静吸引了家属院里不少人的注意,纷纷探头观看,得知他们家买了台缝纫机,不少人脸上露出羡慕。

这年头,不管买什么都需要票,特别是工业券这种非常难弄,就算有钱,没有票也买不到。像自行车票、收音机票和缝纫机票这些工业券就比较难弄到,也不是谁都舍得花这笔钱买的。

顾溪没想到和沈明峥提买缝纫机的事不过两天,后勤就帮送回来,这效率真是太好了。

她招呼两个小战士,麻烦他们将缝纫机抬进去,然后一人塞了把糖,感谢他们。

送走两名小战士,转头看到那些过来看热闹的人,都招呼她们进门坐坐。

和顾溪交好的赵艳芳问:“顾溪,你家咋突然买缝纫机?”

“有台缝纫机缝衣服比较方便。”顾溪解释道,将徐愿生拉过来,给她们介绍,“这是我老家的妹妹徐愿生,她是一名裁缝,很会做衣裳,你们要是想找人做衣裳,可以来找她。”

徐愿生姐妹俩来到部队也就刚两天,和家属院里的人不熟悉。

那天过来时,大伙儿的注意力都在顾溪受伤的脸上,没太注意她们。

这会儿,经过顾溪的郑重介绍,大伙儿都知道顾溪老家过来的两个妹妹,大的那个是裁缝,有一手做衣服的好手艺,想要做衣服可以找她,不用大老远地跑去镇上找裁缝做。

其实家属院里也有会做衣服的嫂子,但数量比较少,也就两个,手艺也有限,那么多人做衣服,有些人不耐烦排队,宁愿去镇上找裁缝做。

徐愿生是个会来事的,很快就和在场的大娘、嫂子们聊起来,问她们想做什么衣服,还会适时地给个意见。

从七八岁伊始,她就给老裁缝打下手,算是和老裁缝学了十年,业务能力非常强,提起做衣服,能说得头头是道,甚至根据她们的需求,适时地给出意见,让人一听就知道她是个有能力的。

顾溪请她们吃花生瓜子,徐怀生则去将烧好的水提出来,给她们倒水。

看徐愿生和她们聊天,面上带着笑,游刃有余,将人哄得眉开眼笑的,不禁眼里露出笑意。

妹妹真的长大了,不再是过去要她护着的孩子,变成一个厉害的大姑娘。

等客人们离开,徐愿生手里已经有三单要做的衣服,就等着她们送布过来。

顾溪道:“愿生真厉害,才来两天就有生意了。”

徐愿生摸了摸鼻子,不知怎么的有些不好意思,嘟嚷道:“这得多亏姐夫让人帮忙买缝纫机回来。”

原本按她的打算,等这边安顿好,就想办法买台缝纫机回来。

哪知道这悄无声息的,缝纫机就送过来了,这位姐夫行事还真是……明显就是那种只做不说的男人。

傍晚,等沈明峥回来吃饭时,徐愿生特地感谢他,并将买缝纫机的钱还给他们。

她没有缝纫机票,得占他们的便宜,但买缝纫机的钱说什么也不能让他们出。

沈明峥无所谓,见她坚持要还钱,只是看向顾溪。

倒是顾溪有些担心:“你还有钱用吗?”

“有的。”徐愿生面不改色地说,“而且我这不是接了做三单衣服的活,很快就能开始赚钱了。”

距离过年其实也不久,到时候大伙都想做套新衣服过年,会有更多人来找她做衣服,便是她赚钱的时候。

顾溪知道她不想太麻烦他们,只好将钱收下。

**

缝纫机放在徐愿生姐妹俩住的客房里。

原本顾溪是建议放到书房的,但徐愿生知道她喜欢在书房看书,怕打扰到她看书,而且书房里还有顾溪做木工的一些工具,东西太多就挤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