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非遗博主发文夸赞手打鱼丸。……(第4/5页)
[黄水晶旺我:天哦我关注的一个非遗博主和最爱的饭馆互动了,简直就是梦幻联动,幸福得要哭了!]
[冰淇淋泡芙:呜呜呜看完@鱼丸小姐回家创业发的笔记回来了,顾氏私房菜做的鱼丸果然还是太权威了,这可是来自专业人士的认可!]
顾清秋看了几条评论大概看明白了,下午有着十几万粉丝的@鱼丸小姐回家创业发了篇有关顾氏私房菜,说是今天过来自家饭馆吃饭尝了鱼丸觉得味道很不错,从原材料到手工艺再到成品都做了个简略点评。
对方这篇笔记爆了,加上她那边的粉丝活跃度高,和自家饭馆官号这边的粉丝兴奋分享手打鱼丸汤,重重因素叠加在一块就把顾氏私房菜送上了小红书的热榜,流量曝光好,引来越来越多的粉丝进来关注顾氏私房菜。
顾清秋直接顺着网友评论@鱼丸小姐回家创业的蓝标跳转到这位博主的主页,想起刚才在评论区看到的某位网友发的截图,好像这位博主也涨了好些粉丝。
她并不急着看和自家饭馆有关的笔记,而是先刷了下@鱼丸小姐回家创业的主页,发现这位博主大多是以vlog的形式记录回家创业的日常,或者说是跟着爸妈开店做鱼丸的日常。
在一段vlog中,凌晨一点多起床洗漱,两点出头一家人开着三轮货车去靠海的市场摊买鱼。
这里据说是出海的船一回来所有新鲜的鱼都拎到这里来卖,有别的鱼贩过来进货,也有饭馆过来采购海鲜,再是像博主这样过来买鱼回去做鱼丸的。
视频从挑鱼到回到家切鱼清洗鱼,从天黑到天亮,博主一家吃过早饭后又接着处理这些vlog中称为那哥鱼的鱼。
将一条条去头去尾清理过内脏洗得干净的鱼丢进一台机器里,机器在运转中将鱼骨肉分离,再输出来的鱼已经变成鱼蓉。
接着是清洗各种筐盆,打扫方才切鱼的地方,再是将这些鱼蓉用搅拌机疯狂搅拌上劲,也是为了待会做出来的鱼丸更加有弹性。
忙完后短暂的休息吃饭,午后两点多,博主一家来到市场摊位开始做鱼丸。
她们家主要是卖油炸鱼丸,平底大锅热油后,博主和她妈妈负责炸鱼丸,手法与顾清秋捏鱼丸时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陆续有顾客过来询问,博主的爸爸则负责招待顾客,称鱼丸售卖。
这样的一家三口搭配边做鱼丸边卖,五点多出头就已经全部卖完,接着收摊清洗工具,回家后博主还得打包些线上下单的鱼丸发货。
做鱼丸的手艺目前在多地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只不过各地各有各的经典传承人,其经营的鱼丸铺也就成了非遗代表,吸引不少线下线上的顾客去购买。
像博主家所经营的鱼丸摊位和学的鱼丸手艺据说就是当地官方机构认可的非遗文化场所,博主也是以这点作为最初的起号点,像所发的vlog标题都是写着“回家继承非遗鱼丸手艺的第XX天……”
再看该账号下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开一次直播,开通的橱窗里也有在卖鱼丸,销量还挺不错,有好几万单。
顾清秋看完后还挺佩服的。
她这才点进顶在置顶后面显示今天新发的笔记。
[鱼丸小姐回家创业:这几天休息到江市玩,今天去吃了家最近网上很火的顾氏私房菜。非常惊讶的是,店里当日菜单上居然有手打鱼丸丝瓜汤和青红椒炒鱼丸,据说是老板手工做的,之前就有做过一回很受顾客欢迎。巧了,这不是我的老本行嘛(笑)抱着测评的心思我开始吃这顿饭。
别的菜都很好吃,只能说不愧是网上口碑好评都很好的店,顾氏私房菜值得这么火!
细说鱼丸吧,手打鱼丸丝瓜汤里用的是白鱼丸,吃起来鲜嫩q弹,保留着鱼蓉最本质的鲜香,连带着丝瓜汤喝起来也是清甜中带着鲜美,很是清爽。青红椒炒鱼丸用的是油炸鱼丸,也就是我们摊位常做的那种鱼丸,吃起来外酥里嫩的,也比白鱼丸要更q弹些。
鱼丸切片后吃起来要更细嫩些,在翻炒的过程中吸收了酱汁和青红辣椒的辣味,整体吃起来是鲜香带咸,咸中带辣,口感还是比较丰富的。
我们做鱼丸的话一般用那哥鱼(俗名哈),有专门的机器骨肉分离的话处理起来会方便很多。而顾氏私房菜做鱼丸用的是鲢鱼,鲢鱼肉嫩刺少,味道鲜美,是小家庭中自己做鱼丸一个比较适合的选择。
不管是白鱼丸还是油炸鱼丸,在吃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鱼丸的软嫩q弹,鲜香扑鼻。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我个人觉得顾氏私房菜做的鱼丸水平很高,鱼肉挑选的鲜嫩处理得干净,做鱼丸的手法也比较到位,烹饪后端上桌的手打鱼丸丝瓜汤和青红椒炒鱼丸更是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