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巧合 似乎总会跟宁王不期而遇
齐景轩沉默不言, 徐槿瑜劝了两句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房中便安静下来。
最终是高峥打破了这份沉默,道:“我昨日回大理寺翻了些跟何家有关的旧案卷宗, 发现他家跟当年的柳渊案竟还有些牵扯。”
“也不知是他们当真牵扯的不深,还是事后遮掩得好, 竟没怎么受到牵连, 卷宗上一带而过了。”
柳渊案是高沛父子俩一手经办的, 沈嫣也出了不少力。高沛因此被皇帝调回京城, 有机会去了心心念念的翰林院。沈嫣也借此机会铲除了常年打压沈鸣山的上峰,家里的日子自此好过了不少。
因为柳渊案牵扯出了营州卫指挥使贪墨军饷, 倒卖军粮军械等事, 引得皇帝震怒, 严查之下不知多少官员勋贵被罢职夺爵, 朝中至今余波犹存。
何家能在这样的大案中全身而退, 要么是真没怎么掺和, 要么就是想办法将自己摘出来了。
齐景轩皱眉, 不知道这跟他们现在说的事有什么关系,徐槿瑜却是很快想通了其中关窍。
“惠嫔在宫中并不受宠,何家虽在朝中有些势力, 但到底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并不足以在陛下盛怒时全身而退。他家若真跟这个案子有什么密切的关联,当初定是走了什么门路, 让人帮他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时负责督办此案的是宁王, 无论他们走了谁的路子,最后都要过宁王那关。若真是如此,何家应该那时就已经跟宁王走得很近了。”
“可如今……惠嫔死了,何家分家, 却无一人去投奔宁王,着实奇怪。”
沈嫣对朝中事了解的不多,更无从查看大理寺卷宗,只能从他们的言语中了解一些当年旧案的后续。
听闻当年是宁王督办此案,她皱了皱眉:“为何是宁王负责我记得当时不是三司会审吗应该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的几位主官一同督办才是啊。”
她那时虽在营州,但也听说过皇帝要求三法司共同审理此案,为何最后却是由宁王督办的
徐槿瑜解释道:“确实是三司会审没错,但因为柳渊案牵扯甚广,三司衙门里也有人牵扯其中,陛下怕各部主官徇私,便在几位皇子中择了一人协查督办。说是协查,其实一应卷宗最后都要过他的手,经由他上呈陛下的。”
“何家既然出现在了最后的卷宗里,就说明前面没能完全抹除自己的痕迹。既然没能抹除,又只是一笔带过,那要么真没什么大事,要么是宁王放了他们一马。”
他说完见沈嫣面露迟疑,追问:“沈姑娘可是觉得有什么不妥”
沈嫣眉头轻蹙,缓缓摇了摇头:“倒也说不上什么不妥,就是觉得……太巧了。”
徐槿瑜恍然,笑道:“这个你倒不必多虑。这差事陛下当时本是要交给太子的,是詹事府的一位属官牵涉其中,太子主动避嫌,才让给了宁王,并非他主动求来的。”
沈嫣却仍旧摇头:“我不是说宁王负责这个案子太巧,而是……”
她一时不知该怎么说清自己的想法,理了理思路后伸手蘸了些茶水,在桌上点了一点:“这是林四,他被惠嫔所杀,而惠嫔是何家人。”
她说着又并排点了两点分别代表惠嫔和何家,之后另起一行,再点一点:“这是成安侯府春宴我和王爷出事那日,后来王爷想起今年正月曾在一场宫宴上听到有人在御花园苟且,现场遗落了一块帕子,而帕子……后来出现在了三公主手里。”
随着她话音落,桌上又多了三点水渍,分别代表成安侯府春宴,正月宫宴,三公主齐云英。
最后,她将两排点状水渍分别连在一起,画出两条线,结尾处一个向下,一个向上,最终汇于一点。
她的手指在这个点上重重绕了一圈:“三公主是宁王的妹妹,何家又跟宁王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我们查来查去……似乎总会跟宁王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