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念头 她不可遏制地生出了复仇的念头……(第3/5页)

………………

同一日,距离江州德庆县十余里的一处荒郊野岭中,大雨噼里啪啦地砸落在林间,带着被扫落的残枝和树叶打在人身上脸上,让人看不清眼前场景

徐槿瑜穿着蓑衣蹲在地上,呸了一声吐出飞溅到口中的泥水,抹了把脸问道:“怎么样能看出什么吗”

蹲在地上的另一个年轻人摇了摇头,很是为难的样子:“徐世子,这两人死了有些日子了,而且应该是死后被人抛尸到这里的,这里并非案发之地,残留的线索应该不多。就算有,这么大的雨估计也早就冲毁了,还是先把尸体抬回去再说吧。”

“你若实在不放心,等雨停后再派人来瞧瞧也是一样的。”

眼下这情形,要看清眼前的人都困难,更别说看出附近有什么痕迹了。

徐槿瑜咬了咬牙,站起身,抬头看了一眼头顶:“怎么就这么倒霉这乌云好像长在我头上了似的,从出了京就一直跟着我,到现在都没停过。”

约莫月余前,他收到消息,说是曾有人看到一个和翠玲的妹妹长的十分相似的人出现在德庆县。

他寻思着左右在京城也查不到什么线索,便出了京亲自来查这件事。

结果才到这里没几日就找到了人,可惜是死的。

虽然早料到了可能会是这样的结果,但亲眼看见线索断在眼前,还是忍不住十分生气。

可气归气,他还是吩咐随行的下人将两具尸体抬上车送到最近的义庄,再请个老练的仵作来帮忙验尸,看能不能查出些什么。

下人应诺,小心翼翼地去抬那两具已经严重腐烂的尸体,防止无意中破坏了尸体上的痕迹影响后面的调查。

尸体被抬走后,徐槿瑜对方才帮忙进行了简单验尸的年轻人道:“多谢高兄了,你若不急着赶路的话,不妨坐我的马车,和我一道去德庆县落脚”

徐槿瑜并不认得这人,是刚才他们赶来寻找这两具尸体时偶然碰到的。

对方自称姓高,说是要去京城赴大理寺任职,经过他们身边时听他们说要寻尸,以为是发生了命案,便跟着一起过来看了看。

眼下大雨不停,着实不便赶路,高峥没怎么犹豫便点了点头,对徐槿瑜拱手道:“那就多谢徐世子了。”

他和小厮是骑马出行的,两人现下都已经被淋透了,怎么也得去前面镇子上洗个澡换身衣裳才行,不然就算夏季天热,恐也要染了风寒。

徐槿瑜其实也没比他们好多少,他虽是乘车来的,但这密林马车根本进不来,只能停在外面。这么大雨,他身上蓑衣用处也不大,雨水早顺着衣领袖口等缝隙钻进去了,身上这会湿哒哒的,难受的厉害。

见高峥没有拒绝,他笑着点了点头,两人携手并肩一同向外走去,边走边闲聊起来。

“不知高兄是哪里人年纪轻轻就能到大理寺任职,真是厉害。”

他本意只是恭维几句,不想却听高峥说道:“某江州本地人,家父乃翰林院侍讲学士高沛,因家中渊源,对刑狱断案颇感兴趣。这次去大理寺任职也只是历练一番,想跟前辈们学习学习。”

翰林院学士高沛

徐槿瑜一听,顿时恍然,眼中露出惊喜之色:“高兄原来出身江州高氏,难怪这么厉害。”

江州高氏曾连续三代官至刑部尚书,这三位尚书各个都是刑狱的好手,在任期间破过不少大案要案。

可惜到了这一代,高氏族中没再出什么刑狱天才,现任高家家主高沛更是对此毫无兴趣,只愿在翰林院修书,别的什么都不想干,更别提入刑部了。

高峥既然是高沛的儿子,那无疑就是出自那个以擅长刑狱断案闻名的江州高氏一族了。

高峥腼腆地笑了笑:“世子过誉了。”

徐槿瑜对他印象本就不错,这会更是欢喜,寻思着定要将这人多留几日,让他帮忙查查翠玲妹妹的事。

两人相谈甚欢,言语间提起京城时,高峥问了一句:“不知徐世子对翰林院的事情可了解”

“我爹在那里任职,寄家书回家时说的都是些好事,好似什么烦恼都没有一般,我们总担心他报喜不报忧,心中难免忧虑。”

徐槿瑜想了想,道:“应该还好吧。我与高大人虽算不上熟,但也见过几面,他看上去精神不错,身子也挺康健的。”

“至于翰林院嘛……”

提起翰林院,他便不由想起了沈鸣山,进而想起了沈嫣和齐景轩,以及自己家那些糟心事。

可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朋友的丑事自然也是如此,所以他并未提起那些,只是含糊地说了句“翰林院近来也挺平静的,没什么大事”。

高峥听到这里,原本微蹙的眉头舒展开来,笑容也比先前真挚了许多,口中喃喃道:“那就好,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