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晏雪摧应下此案,当下便与康福一同前往睿王妃所在的章华宫。

当日查出暖情香后,睿王替睿王妃解了毒,夫妻俩暂且留在母亲宜妃宫中,配合慎刑司调查。

尽管永成帝下令不得外传,可此事还是不胫而走,期间也有各宫嫔妃借寻常走动为名,前来章华宫安抚睿王妃的情绪,亦想借此机会表明自身态度,她们身正不怕影子斜,不怕慎刑司严查。

宜妃冷眼看着这些伪善面孔,到底不好当面啐骂,这些人想搅黄八皇子的婚事,怎么不拿自家儿媳开刀,她的儿媳招谁惹谁了?

睿王妃心如死灰,几度寻死觅活,好在都被人劝住了。

晏雪摧来时,皇后与几位嫔妃都在睿王妃的偏殿中,你一言我一语地宽慰。

晏雪摧向睿王说明来意,睿王原本还意外,父皇竟将此案交给他来审理。

可转念一想,老八被人设局,所有皇子皆难脱嫌疑,甚至包括他自己,而他同时又是受害者,并不适合主审。反倒是七弟双目失明,两年来不问政事,早已在储位之争中提前出局,他来查最合理,也最公允。

既是查案,自然没有阻拦的道理,偏殿内妻子与诸位娘娘都在,睿王虽为八皇子一事心存芥蒂,可昭王目不能视,倒也无甚需要避讳的,直接引他并一位御医、两位慎刑司主事进殿。

皇后、丽妃、兰嫔等人都在殿内,众人见是昭王来,面上无不闪过一丝愕然。

晏雪摧朝众人见礼。

皇后含笑温声道:“有你在,本宫就放心了,相信此案必能尽快水落石出。”

兰嫔也跟着松口气。

她是庆王生母,此案中嫌疑颇大,她又是不愿招惹是非的性子,虽然什么都没做,却生怕旁人怀疑到自己头上来,因此连着几日惴惴不安。

这昭王自幼聪慧过人,十岁时就助大理寺侦破几桩陈年旧案,断案能力有目共睹,当年荣王设计陷害定王,当真是天衣无缝、赶尽杀绝,可昭王还是从蛛丝马迹的线索着手,一步步探查出真相,最终扳倒荣王,替兄报仇。

就怕他如今双目失明,又沉寂两年,不知此次能否查出真相了。

一旁的丽妃笑道:“陛下也真是,明知你行动不便,还把你召来宫中劳心劳神,难道这阖宫上下竟无一人能查案了?”

这话属实将皇后与昭王一并讥讽在内,不过皇后多年来也习惯了她说话夹枪带棍,并不计较,晏雪摧亦是一笑置之,只请睿王将当日宴上王妃随身之物取出来重新查验。

酒水膳食没有问题,那么暖情香最有可能藏于随身的香囊、锦帕、头油、脂粉等物中,睿王早已将这些物品归置在锦盒中,可慎刑司查验多次,也并未发现异常。

锦盒打开,浓烈的脂粉香膏气扑面而来,晏雪摧额头青筋直跳,但还是耐着性子,凝神辨别。

睿王知他看不见,正欲一样样介绍,晏雪摧忽然用锦帕裹起一枚梳篦,递给身旁懂香的御医。

众人纷纷投来目光。

那御医接过梳篦,置于鼻尖仔细嗅闻,果真辨出其中一股极淡的暖情香气,他眸光一亮,却又迟疑道:“只是光靠这梳篦,似乎不足以令王妃娘娘中毒至深……”

睿王立刻道:“可头油中也无毒啊。”

晏雪摧眉心紧蹙,已有几分不耐,“那日的牡丹在何处?”

若非阿萤中药之事不好外传,他早就明言了。

此话一出,众人面面相觑。

丽妃猛地攥紧手中的锦帕,脸色煞白,却也很快强自镇静下来。

睿王脸色微变,立刻命人去寻那日的牡丹。

当日他为替妻子解毒,两人巫山云雨,钗环散乱,那牡丹早就被扔下床榻不知所踪了。

好在收拾床褥的宫女见那朵绛纱笼玉开得硕大饱满,又是难得的名品,没舍得丢弃,而是放在后罩房外的水缸中养着。

牡丹取回来后,御医当即仔细查验一番,果然发现了其中蹊跷。

这暖情香的气味散了三日有余,但靠近鼻尖,还是能嗅到其中淡淡的异香,御医立刻道:“问题怕就出在这牡丹花上!”

皇后神色微凛,立刻传审当日给睿王妃备花的花房宫女。

这宫女也是一样的供词,“是一位面生的宫女,将装有绛纱笼玉的托盘端给奴婢,说那朵的色泽最衬睿王妃的紫裙,奴婢本以为她是花房新来的宫女,不曾多想,便将花送了过去,果然王妃十分满意,昭王妃当时也选了另一朵,奴婢也没想到,那绛纱笼玉内竟藏了暖情香……”

这花房宫女从前在如意馆当差,常与宫中画师打交道,颇有几分辨脸识人的本事,对那下毒的宫女倒有些印象,称其“细长眼”、“鼻头微肉”、“嘴唇很薄”、“身上的香气很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