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第4/5页)

夏 老太太听这话都不得劲儿,说长女,“你别尽说这些有的没的,你若这样心高,莲姐儿这亲事难成。还是脚踏实地的想一想,高门娶妇,低门嫁女。这老话再错不了 的,就寻个寻常些的人家,莲姐儿嫁进去,丈夫敬重,公婆也厚待,享一辈子福。真嫁到那高官人家,咱家惹不起,若是莲姐儿受委屈什么的,到时家里想给她出 头,有心也无力哪。”四品高官,夏少卿家就是正四品,真亏长女说得出口,这不是做梦是什么。眼瞅着赵莲一日大似一日,夏老太太心里也为外孙女急。

夏姑妈笑,“娘,我就说一说,还不许我白日作梦啦。”

夏老太太一笑,“还是正经想想媒人说的两家,虽是京郊人家,家里也有上千亩田地,不算穷了。家中子弟虽无功名,可哪儿有个个儿就似阿文这样年纪轻轻便能把功名考下来的呢。”

夏姑妈道,“我知道。我这也急呢。”

椿龄院里母女两个为赵莲的亲事着急,夏文落衙回家,见赵长卿脸色不好,不禁问道,“怎么了?不身子不舒服么?”

赵 长卿道,“险没气死我。”把夏恭人过来说的话一五一十的对夏文讲了,“自来与咱家说话就是颐指气使,好像多高人一等似的。明明是苏叔叔家的东西,若不然, 永安侯府何必还回去?伯娘心疼东西,总觉着苏叔叔不出现,那笔嫁妆就是永安侯府的。人家永安侯都没说什么,痛痛快快的就要还的,偏生遇着李老太太去搅局, 丢尽脸面。听说,连苏叔叔的脸都给挠花了。阿白又不是木头,难道不能说几句公道话?要我说,永安侯夫人做的就是不对,她是一府主母,既不聋也不瞎,李老太 太去侯府的事她能不知道?她既知道,就该着人拦着李老太太,别丢脸丢到外头去!永安侯夫人只当别人是傻子,坐等好戏,丢得还不是永安侯府的脸?”

“伯娘也可笑,惹不起苏家,惹不起永安侯,一兜子火来咱家撒,跟我说阿白如何如何不好,还说先生不好,阖着天下就她一个好的!还叫我不要跟苏家来往!她这是在自家霸道惯了,准备也来当咱家的家了!”赵长卿说起来都是一肚子火。

夏文顾不得换衣裳,坐下来劝她,“一点小事,值不当生气。正好,趁热打铁,我去族伯家把事说一说,总不能就这么算了。我若不过去,还不是伯娘说什么是什么?”

“这 也好。”先把叫人打听的永安侯府的事说了一遍给夏文知道,好让夏文心里有数,赵长卿道,“伯娘素来势利,当初咱们刚来帝都,你只是举人,咱们上门请安,早 早的送了信儿过去,头一回去都见不着人的。如今你中了进士,做了翰林,咱家日子好过了,她便亲热起来。就是这面儿上亲热,怕也是看你是个官儿,心里定还当 咱们打抽丰的一般,要不她也不能这样过来咱家指手划脚。你看她跟别人何尝如此了。”

夏文又劝了赵长卿一回,趁着天色还亮,去了夏少卿府上。

真 正觉着日子难过的是夏少卿,反正是各种不顺。女婿家还嫁妆还得满城风雨,闺女回家诉苦,老妻又出去把族人给得罪了。夏少卿先安抚夏文,“妇道人家,头发长 见识短的,就是这么个脾气。别与她一般见识,你伯娘兴许是年纪大了,喜怒不定的,每天都要喝大夫开的宁神汤方能好些,我平日里都说少叫她出门。这话只跟你 说了,幸而是去你家,若是去别人家,岂不惹人笑话。苏夫人身后无子,何况又是那样离逝,这些年,侯爷心里很不好过。只是苏神医行踪飘忽不定,不然,早将嫁 妆如数奉还了,哪里等得到今日。这笔嫁妆,自苏夫人离逝后便立刻封存的,二十来年,未动分毫,可见侯爷磊落。”

“倒是你姐姐受了 冤,李老太太的脾气,阖帝都是出了名的,谁管得了她?你姐姐是侯府夫人,因李老太太是侯爷生母,当真是说不得碰不得的,别提多为难。偏生李老太太有个不 是,别人先得寻思到她头上。何况,苏夫人是元配,她是继室,本就尴尬,又事关苏夫人的嫁妆,偏生在这节骨眼儿上出了差子,你姐姐是百口莫辩哪。”夏少卿叹 道,“原本好端端的一桩事,闹到现在实伤情分。又叫你媳妇受了委屈。”

夏文温声道,“这哪里说得上委屈不委屈的,咱们不是外处。我回家听说此事,担心伯娘生媳妇的气,特意过来跟伯娘请罪。”

夏 少卿道,“别这样说,你这媳妇娶得好,真得难得,旺夫旺家。你们与苏家的情分,那是患难之情,非同一般,何况苏探花我也瞧着极好的。就是苏先生,那是你媳 妇的先生,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之情,如同父子,好比母女。别说苏家没错,就算苏家有错,若你媳妇听任你伯娘说苏家的不是只知唯唯诺诺,反是有限 了。”看来夏家与苏家关系匪浅啊。什么师生父子,若还信这一套,夏少卿混不到今天。只是,他不是个没眼力的人,赵长卿都能为苏家同夏恭人翻脸,那么起码说 明在赵长卿眼里心里,苏家于她更为亲近。夏文都亲自来了,夏少卿也不会愿意将两家关系搞僵。他已经老了,夏文还年轻,莫欺少年穷的道理,夏少卿是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