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玩的就是心态(第3/7页)
……
真要说起来,田言真这两天也挺高兴,很多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真不是说说。
最近田言真就有这种感觉。自从上次他出现在华清大学图书馆的世纪报告厅之后,这两天给他打电话,发消息的人很多。大都在旁敲侧击一些东西。
田言真也都给了肯定的答复,没必要遮遮掩掩的小家子气。
其实只看不管是跟燕北大学合作的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还是跟华清合作的华清袁正心数学研究中心,都没对网上那些自媒体的各种报道发声辟谣就已经说明了很多东西。
事实上很多地方在专业领域,社会上那些大公司往往都比大学要强。
但唯独从公关这个角度说,华夏高校很多时候使用的策略虽然有照着教材生搬硬套的嫌疑,但也要远比那些大公司处理得更得当。
该沉默的时候沉默,该发言的时候发言,就算不能及时处理舆情,但起码不会做出诸多对负面舆情推波助澜的神操作。
尤其是燕北、华清这两所顶级大学。
其实这些年也有很多负面舆情,但大都影响可控。各种处理手段远比某些世界五百强企业都要专业的多。
总之,从这次两大数研中心的合作培养,让许多人嗅到了些莫名的味道,对于这个名字也更加关注。
这也是田言真希望看到的。
如果换了别的孩子,他可能还怕压力太大会起到反效果。
但经过这几个月的接触,田言真半点都没有这种担心。
乔喻的心理调节能力跟适应能力都很强,这种人往往能在有压力的环境下迸发出更惊人的创作力,属于抗压圣体。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还可能产生懈怠的心思。
至于乔喻接的第一个正式课题,是华清那边的,田言真就更不在乎了。
毕竟乔喻第二篇独立论文上单位填写的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就算课题研究成功了,论文发表的时候,单位依然是自家,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田言真是在乔喻学籍转到燕北大学之后,才跟对面袁老谈的一系列条件。本科自然还是拿燕北大学的毕业证书。但乔喻硕博连读期间会采用特别的“1+1”联合培养模式。
且在硕博阶段乔喻的研究所有课题由两边分摊经费。
即硕博连读阶段,乔喻会在燕北跟华清各学习、研究一段时间,等博士毕业的时候,直接拿两边数研中心两边颁发的研究生毕业证书跟博士学位证书。
总之,他占了先手,所以掌握了主动权。
哪怕对面不甘心,也只能认了。
此时田言真心情轻松的坐在车上,翻着报纸,今天科学院那边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田言真没有直接去数研中心。
随手放在旁边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田言真看了眼电显,接通了电话,说道:“张教授,早上好。”
“田教授,你好,这次打电话来是专门感谢你的。你的那个学生乔喻效率是真高啊,今天初步试验已经出了结果,问题被彻底解决了。这次可真帮了我大忙了。”
“啊?已经解决了?”田言真有些意外,乔喻还没给他汇报这个事情。
关键是从他把这个事安排给乔喻到今天才三天,所以他也没问。结果这小子直接闷不吭声的把事情搞定了?
“对啊,乔喻没跟你汇报吗?他前天去的时候就把问题指出来了。我们的实验室照着他的方法操作,现在情况已经稳定。而且效果出奇的好。目前只是用活性炭做初步试验就让生产效率提升了百分之二十。
如果用更好的材料,把完整的数据做出,实验室数据会非常漂亮!这让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他了。你知道的,以往其他教授都只是帮着修正下模型,并不会直接给出建议。但这次乔喻不但重新做了模型,还直接给出了试验方面的建议。”
田言真明白了对面为什么会专门给他打这个电话。
如果只是帮着修正模型,实验室那边结果完成之后,请客吃顿饭就差不多了。毕竟数研中心这边只是帮着根据数据调整模型,具体问题还是实验室自行通过模型进行拟合、模拟分析出来的。
而且不管是数学院还是数研中心这边,也有许多应用向的项目需要跟化学院那边合作。
比如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中,类似基于高维统计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抗体类药物筛选和优化新方法;人工智能驱动的锂电池跨尺度模拟和关键材料设计这类课题。
搞数学的教授申请的,但如果没有化学实验室的配合,拿不到第一手的数据,这类课题根本没法完成。
但这类课题完成之后,一般都会给参与帮助的实验室主要人员署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