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2/3页)

“这包明日去书馆,给你们同袍分着吃。”

季胥给她们各包了一份,两个妹妹在书馆人缘好,也时常带些同袍分的肉脯回来,季胥想着不能光吃人家的,因此准备了。

凤、珠二人得了,放在各自的书箧里,这可是她们自己做主的东西,就像平日攒下的钱一样,一时开心不已。

季凤素日惯会持家,可也不是那爱占便宜的性子,已经在想,要分给哪些人了。

“这龙舌真好吃,外头没有这样的卖,是你阿姊做的?”

“你阿姊手艺真好,我家的厨夫就做不出来。”

次日,书馆的学生吃了,连连说好。

一圈分下来,姊妹二人又得了好些肉脯,兔肉、鹿肉的都有,这些都是肚子饿时,可以随手拿来吃的。

像阿姊做买卖,忙的时候不便吃东西,嚼一块这个正好,季凤拣了那些碎的进嘴里,大块的都用手巾好好的收着了。

下半日归家,牛车慢慢的走在田陇上。

遇着一群孩童,肩荷锄头,唱着歌谣,成群结队的向牛脾山去。

见牛车来了,驻在路边相让,小雏鸭似的挤在一处,日头下眯着眼笑,格外朴实。

“那是二凤、小珠她们!”崔广耀道。

“要叫她们吗?”

她们二人近日读蒙学,又因怕吴粱兄妹报复,有阵子没出门了,面皮都养白了不少。

坐在牛车上,扎着对红头绳,短襦都是细布的,袖口也没有风干的鼻涕,手上扶着书箧。

在他们看来,就和那富户家养的女娘一样,一时都有些生疏了,或是怯了,并未吱声打招呼。

还是季凤瞧见他们,趴在车沿问道:“往哪里去?”

“去牛脾山挖野笋!”王利道。

“阿姊,我和妹妹能去吗?”季凤问。

牛脾山不远,路旁又有侍弄菜园子的乡民,这群孩童人多能作伴,季胥便放了她们。

凤、珠二人回去换了身补丁的旧襦,弄脏了也不心疼的,扛了锄头赶上他们。

孩子们正在原地等她们呢,见姊妹二人这样,又觉着可亲起来,话匣子打开了,问她们蒙学学了什么、先生可有打骂学生,还夸她们方才的衣裳好看。

到了那片毛竹附近,各自散开找笋。

这片的笋但凡冒尖,便有进山打柴的人挖了回家,因此地面是看不到有笋尖的,都还藏在地里头,得靠眼力找。

季凤眼尖,先找着一块隐隐有裂开之势的地面,一锄下去,果有褐中带绿的笋尖。

“这么快就找着了?”

“摘果子挖野菜,你的手还是最快的。”

季止见状,越发将眼睛在地面巡视,她倒不信了,还比不上季凤在书馆读圣贤书的,果让她找着一个,就是小点,但有些还空着手呢。

季胥在家饮牛驴,这牛和驴,平时喂豆渣,偶尔搀些买来的草料,毛色光滑,可见是养的好的。

又到鸡埘里,拣了四个鸡子,因不做菹菜肉脯面卖了,鸡子又有富余的了,攒在陶罐里,数了数,有二十个。

她到菜地里,割了一把春韭,来炒鸡蛋,又到西屋墙角,拣了些芋头,准备做芋羹。

这芋头是去岁买的,那时买了半麻袋,倒在架子上通风存储,现在也还能吃。

做好时,日头也落山了,余晖烧红了山头,季胥去牛脾山唤妹妹来家吃饭。

一路上,有不少在院门口大喊自家孩子回家用饭的。

“成天在外头,心都野了,哪日被贼人掳了你去!”

大人冲疯跑回来的孩子念叨,关上院门还能听见。

季胥是个心静的,或说心淡的,偏偏最爱这样的景象,热热闹闹的,生活在这时候有了实感,路上招呼不断,

“胥女,上哪去?”

“可有吃晡食了?”

她都应了,到了牛脾山,有些孩子已经抱着笋下来了,一路应着大人的叫唤,

“来了来了!”

“胥姊,二凤还在挖呢,她运气好,一找就找着颗大的,这会子还没挖出来呢。”王利跑下来道,手中抱着颗小的。

季止瞅见她,别了脸没有言语,走开了。

远处季元在唤她,她出嫁的日子定了,就在四月,寒食节后,近日不怎么出门,在家做针黹活儿。

季胥听说了,找去毛竹那,一时睁大了眼。

季凤为挖竹笋刨出来个大坑,她是坐在坑里的,远远的只能看到她的脑袋了,季珠则在旁边用木棍戳,卖力的很。

“阿姊,快来看!这笋都快有小珠高了,王利他们说我挖到了笋的祖宗!”

季胥也还是头次见这样粗大的,因她坐在坑里,又是好笑,说:

“让阿姊来,挖了咱们回去吃饭。”

说罢接过锄头来替,挖了一会子,可算见到根须毛了,这就是到头了,用锄头撬了下来,一根完好的大笋抬在坑边,足有大腿粗,手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