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开始创业。

林南江感慨道, “素琴说过一句话,钱在哪里,爱在哪里, 可见你老丈人和丈母娘是真把你当半个儿子对待,才会这么掏心掏肺的帮衬。”

“我知道, 小青爸妈没有儿子, 只养了两个闺女, 所以不用像别家一样掏空家底盖房子娶儿媳妇,手头稍微宽裕些, 但宽裕得也很有限,这次的支援,只怕也要把两老的养老本掏空了吧,我跟小青得了老人好处,不可能翻脸不认人, 我俩以后会负责给老人养老送终的。”

林南江想提醒的也是这个,羡慕好兄弟有对善良体贴的岳父岳母是一回事,可他老丈人家没有儿子, 又对大女儿和女婿一家这么掏心掏肺、舍得花钱, 想来也是存着跟他们养老的心思, 兄弟不收也就罢了,可他已经收了钱, 那就该承担起这份责任才是。

换成以前,林南江也没这个觉悟, 他觉得自己有能力, 可以帮衬拉拔一下媳妇娘家,出钱出力都可以,但摔盆子的重任还轮不到一个女婿, 没有亲儿子,还有血缘亲近的侄子呢。

不过等有了自己的孩子,哪怕只是个别人嘴里的“丫头片子”,那种血缘的联系,一看到就她仿佛能从心底溢出来的喜爱,是侄子们拍马也比不上的。

自己一日日捧在手心里养大的小宝贝,再有媳妇几年如一日在耳边念叨,要从小开始给闺女规划资产,给她买黄金当储蓄,每年大家送的压岁钱和生日红包,也都原封不动存在小家伙单独的户头上。

别看她才三岁稚龄,已经是个实打实的小富婆了,过完今年的三岁生日,到手的红包加在一起,已然突破一万大关,算上那些各种款式的金项圈长命锁,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这些红包的大头也来自林南江和柳素琴夫妻俩,逢年过节或是生日,各种礼物都是其次,雷打不动必有一个大红包。即便今年两人手头偏紧张,该准备的红包份量也不曾缩减半分。

再苦不能苦孩子嘛。

柳素琴开店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也是去贷款借钱,谁也不提先用闺女的小金库应急的事。

除此之外,柳素琴还在不断给林南江洗脑,以后还要给闺女买房买车买铺面,哪怕他们生了二胎,家产也得平分,男孩女孩一样从她肚子里爬出来,都是亲生的,就不该分个三六九等,反正他们奋斗下来的家业,平分给孩子们也足够他们下半辈子衣食无忧。

要是觉得其中一个孩子分少了,只能说他们还不够努力,继续奋斗就是了,而不是想着克扣另一个孩子的东西来补偿。

林南江整天接受这样的观念洗礼,原本的大男子主义立场越来越不坚定了,渐渐接受了“儿子女儿都一样”设定,再说媳妇口中的儿子连个影都没有,他捧在手心里的闺女才是大宝贝呐,接受洗脑的过程也更加容易了。

以至于听到好兄弟说拿了丈母娘的五千支援,不需要还的那种,林南江一点也没觉得对方吃软饭,他立刻代入老父亲的角度,等自家芳芳长大了,也要结婚了,他别说这点装修钱,房子车子铺子统统都给闺女准备好,拎包入住的那种,这是出于沉重的父爱,跟旁人没有半点关系。

不过未来女婿沾了闺女的光,享受到他和媳妇给的好处,自然要好好孝顺他们夫妻,国家也说生男生女都一样,那子女成家后,儿媳妇是怎么孝顺公婆的,女婿也该学习一下嘛。

就像好兄弟,老丈人给的这几千,不比别人家给儿子娶媳妇花的少,给老两口当孝子贤孙也是应该的嘛。

看林全生已经有给岳父岳母养老送终的觉悟,林南江也就放心了,打趣道,“给他们养老,是不是得把人接到这边来?”

“我倒是想,让他们早点来这边带带孩子,顺便享享清福,可是两老怎么都不同意,说还能再种十几年地,也舍不得家里的田地,不过我们有需要的话,丈母娘可以过来伺候小青坐月子,顺便帮我们带几年孩子,但最好是让她把孩子带回老家照顾,等上学了再回城里,这样也不耽误他们种地。”

柳素琴和林南江忍不住相视一笑,这话他们也从各自的父母那里听过,不过钱菊香是单独跟柳素琴提的,林母同样也是私底下跟林南江说的,远不及李母这样的坚定。

不过好歹都有这个心,他们也是领情的,现在听到差不多话,心里也暖暖的。

“那你跟小青怎么想的?”柳素琴好奇。

“也只能听丈母娘的,请她过来伺候月子,顺便带两年孩子,也像你们一样满三岁就送去幼儿园,丈母娘到时候想回老家,就送她回去。”

“挺好的。”林南江安慰道,“我记得你老丈人也才四十多吧,身子骨健朗,让他们这个年纪坐在家里享清福,人家也坐不住,干干农活就当活动筋骨,逢年过节好好孝敬着,再叮嘱少种点地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