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糟糕,又心动了呢。……(第3/4页)

要是赌输了,那就继续上班赚钱咯。

不过李亮入手这套房的时候还没传出这种风声,他自己又是干这一行的,工作之余格外有耐心的为自己寻摸、调查,又三番两次试探房东的底线,最终以最优惠的市场价成交。

也就是说,这场赌局他并没有付出成本,赌输了也没有任何损失,哪怕他们家到最后也没能拆迁,它本身的房价也是稳稳上涨的,入手三四年就涨了一万多,上哪找比这更加一本万利的投资?总之李哥做梦归做梦,心态也稳得一批。

不只是他不想放弃这一线希望,柳素琴听完眼神也开始放光了,“什么?这消息保真吗?”

李亮好笑摇头,“谁要是告诉你保真,那多半就是假的了,真有这么准确的内部消息,别人藏着掖着还来不及。”

柳素琴还以为自己有机会赶上这种好事呢,听他这么说,多少有点泄气。

李哥见状耐心的给她解释,“要说拆迁嘛,很多地方都传出过类似的风声,各种真假消息满天飞,最后真正落实的远不足一成。不过干我们这行久一些的都知道,那些最后拆迁了的地段,大多很早以前就传出过风声,只是这种消息隔一段时间传一次,却久久等不到确切的消息,反反复复,时间长了就有人把这个当笑话听,跟书里说的狼来了一个道理。那种一开始什么消息传闻都没有,冷不丁就接到拆迁通知的情况,才是少数中的少数。”

柳素琴听懂了,她要是想赌一把,与其大海捞针,不如选这种传出过风声的地段,最后实现的概率要相对大一些。

当然概率大得也很有限,这种事情主要还是看运气。

并且凡事有利就有弊,她抱着捡漏的心思,卖家必然也靠着这个不知真假的消息坐地起价。

就是不知道具体比市场价高出了多少。

柳素琴这么想着,开始打听李哥家这附近的行情。

李亮多少有点吃惊,他聊起这个主要是职业病犯了,顺便当个谈资讲给客人听一听,没想到柳素琴又心动了。

关键是她前阵子才刚刚入手了一套,买的时候还跟他说没钱了,积蓄全光花了,结果这么快又瞧上他住的这栋楼,得多有实力才能把房子当大白菜一样说买就买啊。

李哥很悲愤,再也不相信客户嘴里的“没钱”了,但也不耽误他飞快回答,“这边的房子,尤其是我们住的这两排,肯对外交易的已经不多了,但据我所知,像我家这种面积格局的房子,近几个月的成交价就没有低于四万五的,哪怕是顶楼。”

李亮向客户推荐房子,跟所有中介一样喜欢把房子夸得天花乱坠,错过就会损失一个亿的那种,但他还是比较保守的,推销的时候都是从房子本身的价值和实用性入手,像是投资增值啊、有一定拆迁概率啊,都是锦上添花罢了,并不起决定因素。

特别是拆迁,除非像他这样刚好赶上了,或者真的有内部消息,否则花高价买套房等不知道哪天到来的拆迁通知,说不定直接买彩票还来得快一些。

买房投资也有点舍近求远了,这么有钱还不如去炒股,投资商铺也是不错的选择,或者去海南炒房,那里的房子已经彻底变成了商品,反正都比在深市买房更有赚头。

所以看出柳素琴不是随口问问,李哥颇为中肯的给她分析优劣,“拆迁什么的还是太虚无缥缈了,而且就算能拆,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我们先抛开这个不谈,看看房子本身的条件。我家这里什么情况你已经看到了,旧是旧了点,但是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已经强过很多老房子了,采光也还可以,稍微收拾一下,住着还是挺舒服的,最重要的是交通方便,附近几百米就有个大的公交站台,能通往全市各个区,所以基本是不愁租的,租金也比城中村高,我们这边还是比较安全的,不像城中村鱼龙混杂,很多工资不错的女孩子更愿意租这种家属楼。但也有个最大的缺点,价格过于虚高了,如果你们单纯只是对拆迁感兴趣,并不在意别的,倒也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我再去找找别处的房源,到时候货比三家,你觉得呢?”

阿慧一向对买房不感兴趣,她觉得哪怕现在月薪过千,也很难完全靠自己在深市买房,毕竟她赚得多,花销更大,现在的工作不包吃住,样样都要花钱。

何况家里还眼巴巴等着她赚钱回去盖新房呢。

从柳素琴跟李亮兴致勃勃讨论房价开始,阿慧就有点无所事事了,逗逗旁边两个小朋友,顺便有一搭没一搭听着。

直到李亮说起他们家目前的房价,阿慧一瞬间瞳孔地震,老半天还是没能消化这个消息,终于忍不住凑到好友耳边问,“阿敏,是我听错了,还是之前记错了,你们买这房子好像就花了三万来着,这就净赚一万五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