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娘,你说我们做多些月饼让曾二叔去附近镇上卖如何?”苏梨随口问道,实际上心里却早就把这事儿想好了,包括怎么分成怎么卖,去哪里卖之类的一一在心里过了一遍才开口问道。
“啥?”陈氏以为自己听错了,停下洗手,看向苏梨。
苏梨于是将自己琢磨了许久的想法说了出来,包括这件事情的各种好处坏处,好处自然是卖得多挣得多,也不用自己到处去卖,省了许多时间和劳力,可以专心做吃食,坏处就是挣得更少,薄利多销。
先不说其它,陈氏首先想到一件事就是,“人家能干吗?”
“愿不愿意,去问了曾二叔才知道。”在还没做一件事之前,苏梨从来不去想能不能行,能不能行这种事就像是薛定谔的猫,你去做了才知道。
不过苏梨觉得只要曾二叔只要想挣钱,应当是会同意的,毕竟这月饼卖了这么多天,曾二叔是最知道卖不卖得出去的。
“还是算了吧。”陈氏不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她觉得如今家里每日都能进账几百文,能两三天吃上一次肉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生活了,没必要再去想那些有的没的,万一人家挣银子了那自然是好,那万一人家没卖出去亏了银子怎么办?到头来还要怪你,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苏梨自然知道娘陈氏在担忧什么,只是苏梨却跟她想得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
尤其是曾二叔又有骡车,来回镇上县里都方便,而且曾二叔家还有两个在县里学手艺的儿子,平时也可以帮着一起去卖,完全没有问题。
只是娘陈氏不同意,苏梨也暂时不提了,等过了一会儿,曾老二过来接陈氏她们去码头卖吃食时,苏梨直接过来将这事儿说了,陈氏在一旁搬
东西听见了瞪了苏梨一眼,却也无可奈何。
没办法啊没办法,女儿大了主意也是越来越大了。
“大侄女儿你说的可是真的!?”
曾老二高兴的大声道,他没想到这种好事还能轮到自己,这两日他还在想后面苏家买了骡子不需要自己家帮着拖饭食了该怎么办,那岂不是少挣了许多银子?没想到今天就听到这好消息。
至于亏本啥的,曾老二完全不觉得能亏,先不说苏家做的这月饼味道比铺子里的还好吃,就是他为了两家人以后的关系都要抓住这次机会。
毕竟人家第一回能想起你,第二回能想起你,第三回人家就不一定能想起你了。
曾老二对自己的认知非常准确,他不像大哥肯吃苦,年轻轻松学了一门手艺,能靠手艺活吃饭,他从小就懒,不爱干活,白长了个大块头,地里活做得实在累得慌,后来娶了媳妇儿卢氏,卢氏跟他一样,两夫妻都是不爱干活儿的人,于是两夫妻在分了家后,一拍即合,将分家所得的地卖了,买了头骡子回来,开始干起了往县里镇上来回拉人的买卖,这个活儿轻省,还能挣银子,曾老二干得很开心,时不时还拉着卢氏两人一起去县里逛吃,两夫妻那叫一个开心,过了好些年的舒服日子,当然,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后就不怎么舒服了,随着儿子越大越不舒服。
现在更是发愁两个儿子娶媳妇儿的事,有时候两口子愁得整宿整宿睡不着呢。
所以在苏梨说起这事儿时,曾老二想也不想就答应了。
“自然是真的。”苏梨说道。
“那成,我干。”曾老二甚至都没听清楚具体怎么卖就咧着嘴一口答应了。
一旁的陈氏赶紧开口道:
“那个,曾二哥你要不要再回去跟卢娘子商量下?”
跟媳妇儿商量?
“没事,不用。”曾老二甚至都不用问就知道妻子肯定会同意,说不定还会夸他聪明呢!
陈氏见状有些一言难尽,她甚至有些怀疑是不是女儿给对方下了迷药,不然怎么能一提就同意呢?就一点也不怕亏本?
不过这个问题苏梨早就考虑过了,于是在面前的曾二叔答应后,便将其中的利害关系说了一遍,
“曾二叔,咱们在商言商,月饼这东西是吃食,原本也存放不了多久,若是卖不出去或是怎样,是不接受退回的。”
提起这个,曾老二也严肃起来,“应当的。”
接着曾老二沉吟片刻,想了下,“我今日便先暂时只拿20块吧。”
20块,按照苏梨给的价钱,甜口的一文一个,咸口的两个3文,这样算下来成本也不高,就算卖不出去也能自己家吃,曾老二想着先试一下,就今日送了人去县里,他就可以提着篮子去到处问问看能不能卖出去。
苏梨自然答应,只有陈氏一脸担忧,直到走的时候还试图拐弯抹角让曾老二回家去问问看卢氏的意见。
不过曾老二却压根听不进去,脑子里满脑子如何去跟人介绍这是哪个月饼什么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