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倒是不如自己也做来卖,赵氏心中心思转了一下,嘴里一口答应了陈氏,但转头回家便打起了算盘:
“你这几日杀猪辛苦了,明日那猪下水便叫大郎给他姑送去吧,省得他天天出去跟那些人胡玩。”
赵氏和陈大舅的大儿子名唤陈春生,今年18有余,近来也不知受了什么刺激,打死都不愿意再去私塾上课,归家后更是什么都不想做,整日出去跟人吃喝玩乐厮混,私底下跟赵氏要了不少银子拿去花销。
陈大舅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都不管用,正为这事愁呢。
“也行,他整日在外面也不是个事,让他跟着我去杀几天猪,知道辛苦了说不定就愿意去上学了。”
说完,便将大儿子唤来,将这件事交代了。
谁知那陈大郎竟破天荒的一口答应了,倒是让陈大舅欣慰不少。
殊不知这一切都是赵氏早就嘱托过的。
等陈大舅左脚出了门,右脚陈大郎就找赵氏,“娘,银子。”
“还少得了你吗?”
说完,从身上掏出一两银子,
“我说的那些话你记住了吗?”
“记住了记住了,不就是看姑她们怎么做的那吃食吗?你放心,我都记住了!”
陈大郎最烦赵氏唠叨,一张脸上满是不耐烦,说起来也是奇怪,陈大舅和赵氏都不丑,偏生几个儿子女儿不是小眼睛就是塌鼻子,陈大郎更是集齐了所有缺点,生得有些眼斜嘴歪,身高也矮,也因此平日里在私塾总是被同窗耻笑。
不过赵氏却并不这样觉得,她看自家儿子那是怎么看都好看,甚至打心眼里那些看不上自家儿子的人是没眼光。
“我儿最聪慧了。”赵氏这才将银子递给陈大郎。
可怜的陈大舅,还以为妻子是真心关心他呢,高兴了好几日。
而另一边,陈氏和苏梨三人买完肉,才又去买鱼,也是缘分,恰好遇见那日卖鱼的老伯,他坐在石阶上跟旁边人聊天,见陈氏三人竟也还认得。
“大姐可是又来买鱼?”许老汉站起身,站到装着水的木盆前指着那鱼道,“今日有草鱼鲫鱼,都新鲜着呢,你们要哪条,给你们算便宜些。”
“老伯,我们今天不买鱼,就是想问你个事儿。”
啊?不买鱼?许老汉有些失望,不过还是说道,“啥事儿?你问。”
陈氏这才将想从他家每日订些鱼的事说了,“就要草鱼,三四斤大的。”
“暂且先要10条,后面可能会再增加些。”
“这个价可否给我们便宜些?”
“若是没有那么多,鲢鱼也行。”
陈氏想到什么说什么,许老汉被这惊喜一下砸中,都还没反应过来,待反应过来后这才开口道,“有有有,你们要什么鱼都有。”
别的许老汉不敢承诺,鱼他家里是要什么有什么。他家儿子不争气,不知道在哪里欠了赌债不敢回家,跑了三年了,他跟儿媳妇还有两个小孙女,也没有力气做农活,便将水田和池子都养了鱼维持生计,只是这鱼价贱,挣得除了还债的交税的也剩不了几个。
“价钱的话,还是按照之前那个价大姐你看行吗?”许老汉有些忐忑,太阳下整个人都显得有些局促不安,脸上那双历经苦难的双眼带着些许卑微和期盼。
说完怕陈氏不同意,又道,“这样吧大姐,到时候你们村子在哪里,我每天早上给你送家去你看行吗?”
送家里?原本陈氏还觉得有些贵了想换一家,听到这话心动了,她看了眼苏梨,见对方点头,这才说道,“那就四文吧,不过每天早上辰时我们就得要,不知道你方便不方便。”
“方便方便。”许老汉连忙点头,接着又怕陈氏反悔,赶紧询问陈氏村子在何处,如何付银子,最后为了双方的未来长远的利益保证,还是苏梨想出找人写了个契书,双方都摁下手印才结束。
“有那个必要吗?又没有多少银子。”陈氏将契书叠好有些不解,当下人都没有写契书的意识,更别提曾经连县城都很少来,也没有做过生意的陈氏,所以苏梨也不怪她,只耐心解释契书的重要。
甚至还胡诌了一个不写契书收了银子跑路的故事出来,
唬得陈氏一愣又一愣,她想了下,确实是这个理,虽说银钱不多,但是挣来也辛苦,更何况日后说不定还会再增加数量也不一定,若是那时候对方卷了银子跑了她找谁说理去?
是得写!
陈氏愈加小心将契书从袖子里拿出来放进胸口。
那一旁的许老汉亦是如此,原因无他,苏梨又给许老汉讲了一个拿了货物不给银子的故事,吓得他也不得不重视起来,就连帮忙写契书的书生也一改漫不经心的态度,将这故事郑重的记了下来,日后更是用这故事招揽了不少生意,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