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这天下就该被你握在手里,陛下(第2/3页)
“陛下仁孝,知我大哥大年是身不由己,所以才不曾在初登基时便追封父母,不过这已经过去三年了,我大哥也尽到了对前朝的忠诚,此时我等上折子,也能了却陛下心愿。”
赵孟先不知是想起了什么事儿神色微微有异,却没有为此事提出异议:
“郡王所言极是,陛下想来也惦念父母追封之事,这尊号可都拟出来了?”
承宣伯笑着出声:
“有礼部郭大人在这尊号拟的极好。”
紫宸殿中,张福便着人将今日朝臣上的折子都送到了殿内,京城中时疫渐好,这几日凌夜寒已经撤了大部分街巷中的禁军和太医,虽然还未正式恢复上朝,但是朝臣往宫内递送的折子也多了起来。
萧宸扯了扯身边人的头发:
“你的用处来了,张福,送一半折子过来,剩下的给靖边侯看。”
凌夜寒这才起身,看到那一摞的折子也愣了一下:
“怎么这么多?”
张福躬身开口:
“今日前朝朝臣几乎到齐了,奴才过去的时候,不少朝臣都上了请罪折,许是因为昨晚的事儿。”
萧宸躺靠在内殿的软榻上,凌夜寒才不愿意在外间看折子呢,索性着小侍搬来了一个小的案几和圆凳,就坐到了萧宸身边,萧宸瞥了他一眼这黏糊模样,也没说什么,捡了一本折子瞧了起来。
凌夜寒怕他费神:
“哥,你不要着急,别太耗精神,我看折子很快的。”
张福听着这话都觉得脖子发凉,谁料陛下半点儿不觉得被冒犯,反而撑着腰侧了下身子:
“嗯,朕当话本子看。”
凌夜寒确实不是说大话,他看了十年的折子,即便是罗里吧嗦的那种也能在扫视之下立刻分辨出有用的东西,但是连着看了几本却都大同小异,因为说的都是一件事儿,他头也没抬地与身边的人说话:
“哥,今日这朝臣是商量好的,几本说的都是一个事儿,想要请旨为你的父母追封为义祖皇帝和文德皇后,估摸着是因为祭祀在即,若是这会儿追封还来得及奉宗庙。”
凌夜寒倒是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无非就是一封圣旨的事儿,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都会追封,他合上眼前的这本折子趁着这个间隙抬头,却见萧宸的面色不愉:
“哥?”
萧宸甩开手中的折子,声音微凉:
“商量好的?都有谁上了这等折子?”
凌夜寒捡了捡手中的几本:
“礼部上书的多一些,吏部,户部,也有些朝臣在折子里提及。”
他觉得萧宸的态度有些不对,推开了眼前的折子,坐到了榻边,手勾住了那人的手指,轻轻拉了两下:
“哥,你是不想追封吗?”
说起来他其实好像从未听萧宸讲过他家中的事儿,他只知道他的父亲是前朝驻军西北的将领,父母已经亡故,听说他父亲是战死,所以他觉得这事儿恐怕是他心中的伤痛,所以这么多年都未曾问及过他的家人,不过立朝之后,萧宸对宗亲的态度却是一般,并未封赏太过,他也只以为是不想走这前朝旧路,但是现在看着好似另有隐情。
“哥,好像从来没听你说过你家中的事儿。”
说着他还晃了晃萧宸的手,只片刻的功夫萧宸面上已无方才的神情,恢复了往日的平和,他轻轻勾了一下手指逗弄小孩儿似的:
“想听故事?”
凌夜寒立刻凑近点头,萧宸坐的不大舒服,孩子老是动,腰间越发坠胀刺痛:
“过来给我按按腰。”
凌夜寒从善如流地上了软榻,将人搂进怀里,一手抵在他的腰间,轻重适中地按揉着,萧宸闭了一下双眼:
“你听到的是我父亲在与前朝交战中战死的吧?”
“嗯,军中都这么说。”
身侧的人深深吸了一口气:
“这是后来我散布在军中的说法,他并不是死于战场,而是自杀而死的。”
“什么?”
萧宸的话中讽刺难掩:
“当年他手握西北军军权遭朝廷忌惮,朝廷便要他将家眷送到京城,并且派了五名督军到军中,这道圣旨下来的时候,已经有五个边军将领的家眷在京城被杀,随后,边军逐步被督军分化,朝廷甚至有人与外族连手,打边军一个措手不及,最后那五个将领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但是我父亲是个愚忠之人,他竟然要从命。”
“我不知道这样一个腐朽的王朝还有何可效忠的,西北军吃着黄沙,忍着边境苦寒却要为这样的朝廷卖命,最后或许和那几处边军一样,落得一个被出卖,血染黄沙的下场,我更不会为了他的忠义自投罗网,所以我联通了底下的将领,杀了来传旨的内监,举了反旗,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