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5/6页)

文武百官在崔庭善带领之下奉此禅让书请求卢公登基,卢三忠谦逊推辞,百官再请,卢三忠叹言心中所想不过百姓免受战乱,非是为帝,再让,崔庭善便率群臣跪于京都卢府门外再次恳请,半日过后,卢三忠命人打开府门,在群臣簇拥之下穿上天子冕服,乘玉路入宫门。

卢三忠登基,大周改国号为庸,大赦天下,并派礼部去陇西迎皇后入主鸾宫,自去年六月末至今,总算天下大定!

大庸百废待兴,群臣摩拳擦掌,新帝于首次朝堂最末忽然提及文昌帝最宠爱的孙女宁国公主。

“如此佳人不知下落,倒也可惜了。”

新帝稍顿,和蔼问崔云祈:“明德,朕犹记得昔年文昌帝为公主定下的驸马便是你,听闻你一直在寻公主下落,如今可知?”

朝堂之上为之一静。

崔云祈如今是户部侍郎,他手持笏板站在下方,听闻此话,脸色煞白,他缓缓躬身,“臣不……”

“犬子已寻到宁国公主。”崔相儒雅从容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公主已待觐见圣上!”

此话有献美之意。

新帝爽朗一笑,却道:“既公主曾与明德有过佳缘,朕便命明德亲迎公主入京,待公主抵京,朕便依旧将公主赐予你,你看如何?”

崔云祈白着脸跪于地上,转眼间明白父之意、帝之心,但垂目稍顿后,却顺着此话恭声道:“臣与宁国公主青梅竹马,情谊甚笃,多谢圣上赐婚。”

新帝挑眉,再不语。

崔相面色瞬间黑沉。

此消息经朝臣,很快往各地散出去。

初时知道内情的皆在传崔相长子仗着从龙之功狂妄无比,与新帝独女早在陇西定下婚事,却还要娶前朝公主!可后来又有传言说崔相之子在找到公主后推拒了新帝独女,依旧要迎娶前朝公主。

--

四月末,新朝初始,大庸各地连续下了三日雨,新帝忧心会引发水涝,命都水监往各地去监察。

陇西郡的天亦是灰蒙蒙的。

因着大雨,来往出入城的人并不多,临近傍晚,连续穿了几日蓑衣的卫士一身潮气在门口站了一天了,抬眸忽然看到有人入城。

是个极俊俏的少年,穿着身黑色武袍,肤白唇红,器宇轩昂,怀里揣着只灰色兔子,身上连蓑衣都没穿,却不沾一滴雨。

少年眼眸漆黑,眸光极淡,熟练地掏出路引递过来,守城卫士怔了一下,寻常一般低头验查,没有问题,便放行。

待那少年走远后,卫士才回过神来,惊呼一声:“方才那少年是怎么回事?为何身上不沾雨水?”

他回头去看,空荡荡的街上早已不见人影。

走官道是最近的距离,燕寔一入郡治,轻功急掠,便往流溪镇去。

--

连续几日的雨对李眠玉来说却与往常并无不同,她垂着眸安静靠在榻上,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想起的却是和燕寔在破庙躲雨时的那场雨。

“玉儿?”门外,李夫人温和的声音响起。

李眠玉没有应声,只闭上了眼睛。

她已经许久没有哭过了,但今日却又忍不住想哭了。

李夫人是两日前来的,来此后,她知道了如今卢三忠已经称帝,李夫人以姑母的身份劝慰她臣服新朝,又柔声与她道:“玉儿,早前你下落不明,明德以为你糟了难,与卢家女郎的婚事便在去年八月商定了,既他已如今已为人婿,不能再娶你,你们的婚事便只能作罢。”

她恍惚间竟是一直到今日才知晓,当日与燕寔入陇西郡见到的那辆马车里,或许便坐着崔云祈与卢家女郎。

崔云祈早已不是她的未婚夫,她竟还可笑地与他说不要他做她未婚夫。

李眠玉难堪至极,面色苍白,几乎是强撑着听。

李夫人却又说:“玉儿,新帝知晓你在此。”

只这一句,没有再多说下去,可李眠玉却明白了她的未尽之言。

知晓她在这里的,只有崔云祈,他定是瞒着崔相与李夫人将她藏在这里的,所以,新帝如何得知?自然是他告知。

为何告知?

自然是献美。

前朝公主被纳入新朝帝王后宫,历来不稀奇。

崔云祈要将她献给那窃国贼卢三忠!

“玉儿,你两日不曾吃过东西,今日必要吃一点。”李夫人叹息的声音在外面响起。

李眠玉后悔极了,她双眼已经开始朦胧起来,她已经离开陈家村三月了,燕寔身上的毒不知怎么样了?她还能不能见到燕寔?她没写信回去,他是不是不会来寻她了?

她又想起了陈春花,会不会她走后,陈春花天天找燕寔,他们会不会已经好上了?

李夫人久未得到应答,正要再说话,外面却忽然有人唤她,不知何事,她便从门前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