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谋划

沿着漓江,进入南越国境内,此时已是九月末,到了这个时节中原的草木难免凋敝枯黄,可这里依旧是生机勃勃。

好热。

南越的风都是炎热湿润的,像是将一层不透气的塑料袋覆盖在人身上,闷闷的,使人头昏眼花,变得黏腻,什么都不想做。

空气中散发着泥土的气味,入目所见皆是绿色的密集草木,格木榕树高耸入云,树冠大到完全遮盖住人的视线,也遮住了山岭中的凶猛野兽,随处可见既结实又粗壮的藤蔓,若是将它们做成武器,可以轻轻松松勒段敌人的脖子。

地上覆盖着各种青苔、菌类、蕨类和其它叫不出名字的绿植,密密麻麻,可得小心,谁也不知道里面会不会有咬人的毒虫毒蚁或大老鼠,这些还算好的,万一钻出一条颜色鲜艳的蛇,咬谁谁死。

南越国的生灵都带着猛烈澎湃,肆意张扬的生命力。

粮食也不例外。

这里的粮食以稻和粟为主,百年前从雒越那里传来了能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的粮种,就是占城稻的前身,不过现在叫雒越稻,这种稻子穗长而无芒,颗粒小,不择地而生,生长周期很短,从播种到收获全程仅需不到一百日。

除此之外,闻棠还有一个很惊喜的发现。

南越有一种名为“甘薯”的食物。

甘薯外形和后世的芋头很像,大的像拳头一样大,小的个头好似鸡蛋,剥去外面的紫皮后,里面的薯肉洁白细腻,可以用来替代米谷当做主食,而且味道很好,无论是蒸着吃或者烤着吃都香美可口。

她之前将全部心思都放到了占城稻上,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惊喜。

“为什么没有人和朝廷报告这件事情呢?”

若是之前出使的使者能将这件事报告给朝廷,恐怕南越早几十年就回到汉的怀抱了,哪里能允许它们有这么长的叛逆期?

闻棠只是自言自语,却被司马迁偶然听到,他回:“之前的使者总是将重心放在劝说南越附汉或维持两国关系上,而且这边食物丰足主要是还地形和气候的原因,若将这些种在中原,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产量。”

他出身史官世家,家中藏书众多,因此虽然没有亲自来过南越,但也从古籍中看到过许多南越的资料,知道一些这里的情况。

南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随随便便火耕水耨都能收获粮食。。

火耕,就是随便找一片土壤肥沃,荒草丛生的荒地,在上面放一大把火,火把地里的灌木和荒草全部烧光后,上面那层草木灰就能用来做肥料,再在上面随随便便撒上几把种子,其余的,交给时间就行了。

水耨,就是将水灌入稻田,淹死杂草。

要是连这么简单的耕作方式都不想用,那就去河里摸鱼,去山上摘果子,这些瓜果螺鱼蛤虽然无法让人吃撑,但也能维持不被饿死。

炎热的温度和丰富的食物资源导致这里的人……很懒。

“这里的农人可真是悠闲。”司马迁感叹道。

秦灭百越后,已经将中原的农耕技术传了过来,不过一路上只看到了一户牛耕的人家,也不知是因为缺少耕牛,还是这里人认为牛耕太累。

倒是有许多躺在地头休息的人,手上的蒲草扇子扇个不停,试图用这种方法让自己变得好受一些,秦朝时曾往这里大规模移民,所以这里许多百姓都长着一副汉人面孔。

“是啊。”闻棠附和,“这样随意,也不怕被咬了。”

气候炎热,可闻棠等使者依旧将身体包裹得严严实实,有为了维持汉使形象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南越多蚊虫,这些蚊虫不仅大,还很毒,但凡被咬伤一口,皮肤立刻变得又红又肿,简直折腾死人了。

可这些南越土著依旧穿着麻、葛纺织而成的短衣、短裤,赤足或穿形制简单的草鞋,这种装扮方便他们劳作,不过裸露出来的肌肤可就危险了,基本每个南越土著身上都有几个红通通的大包和被叮咬后的疤痕。

番禺城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带,这里河网密布,多行水路,使者们换船后继续行驶,不到半天,首都番禺城便映入眼帘。

闻棠第一反应是——三千人好像有点多。

在汉人看来,番禺城只能算作小城,周长十数里,这已经是扩建一次之后的结果了,地形倒是选得不错,背山负海、北有今白云山、西北侧为牂牁江,南为南海,资源丰富。

船只驶进港口,这里很热闹,除了往来通行的船只,还有售卖各种奇珍异宝美味佳肴的小商贩,闻棠等人下船后直奔城池正门。

见到港口中那些交易到热火朝天的各路商贩,有人忍不住感叹,南越真是一块好地方,不光粮食充足,商贸也发达,珠玑、犀象、玳瑁、果布等各种奢侈品都能在这里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