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大宛(第2/4页)
而且他们距离大汉很远,中间指不定会出多少差错呢,所以大月氏婉拒了张骞想要联合起来对抗匈奴的想法。
“所以说啊,不能轻易指望别人。”他自言自语,感叹道,“我们大汉最后还是靠自己灭掉了匈奴。”
讲完故事,他们也该继续赶路了,跟着向导往前走,路上穿越了不知道几个河谷,跨越了不知道多少山丘,终于见到了大宛的第一座城池——郁古城。
不是大宛王居住的贵山城,也不是李广利踏破的贰师城,只是一座普普通通,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边境小城。
大宛虽然产良马,但却并不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而是农耕国家,百姓会定居在一个地方,主要种植麦子和水稻,除此之外,还会种植许多葡陶和苜蓿。
“这里的人嗜好饮酒,尤其是用蒲陶酿酒,颜色和浦昌海附近国家的蒲陶酒风味略有不同,普通百姓每年酿上几桶,富人存放的酒可就多了,能达到一万石以上。而且这种酒可以存放几十年都不变质,酒质醇厚,色若琥珀,再用碧玉或琉璃杯呈装,二者交相辉映,皆澄碧玲珑,好看极了。”
刻在骨子里的诗词DNA动了,闻棠脱口而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第47名短兵送来强势夸夸:“博昌侯文采斐然,此真乃绝妙好词啊!”
闻棠:“……这不是我写的。”
“这是一名叫做王瀚的词人所写。”
终军:“那你博闻强识,总览群书。”
众人:……好家伙,各方各面都能找到夸奖的地方呗。
谈话间,众人已经走到城门口,还未等说出自己的身份,那名士兵便率先开口,很激动地说出一串看起来有些磨嘴皮子的话。
张骞解释道:“我上次来到大宛,曾向这位士兵问过去王城的路,离开时,也在郁石城中住过一夜。”
他手持汉节,对这名守卫说道:“我是数年前来到这里的汉使,回到大汉后,讲了在这里的经历,我们的天子对西域这些国家很感兴趣,特地再派我和这位君侯带上礼物,作为使者,来与你们交好。”
守卫闻言,连忙将此事告知城主,城主立刻放下手中公务,忙不迭地过来迎接汉使进城。
大宛是个大国,人口三十多万,胜兵六万,有大小七十多座城池,从这里赶往大宛王所居住的贵山城,需要五天左右的时间,所以汉使们今夜会在郁石城中住上一晚。
大宛的城池要比扞泥城精致坚固很多,用土与石铸造而成,他们还有成熟的夯土铸墙技术,怪不得历史上李广利第一次征伐大宛时,连外城都没有攻破呢。
实际第二次也没有攻破。
是他发现贵山城中没有水井,里面的人用水时只能从城外河里汲水,所以灵机一动,派遣水工把他们的水源给断了,随后攻打了四十多天,才把外城打下来。
但这也足够让大宛贵族们惊慌失措,干脆直接斩杀队友,用自己国王的头颅来向汉军投降。
由此可见大宛城的坚固程度,和当年魏国的都城大梁相比,也毫不逊色。
使者们进城后,大宛虽然不像精绝或楼兰那样热情,但也有一些人故意凑到使团面前,带着探究好奇的心态,观察这群遥远的东方面孔。
大宛国并非单一的民族政权,主要人种为赛人,同时杂糅了大月氏、乌孙、康居还有罗马的移民,这样多的种族,使这个国家汇聚了各种各样的文化,美学方面能够蓬勃发展。
这里的人高鼻深目,胡须浓密,虽然也穿长袍皮靴,但上面的纹样却大不相同,很多都是从西方罗马传来的,狮鹫、翼狮等各种怪兽纹样,无论男女,都很喜欢佩戴各种漂亮精致的金耳环,金项链等。
来到大宛,使团们终于见到了张骞口中的大宛良马——汗血宝马。
这可是连眼光极高的粟特人都在赞美的宝马啊!
不用特地寻找,大宛城中许多贵族都是养马的,就连他们居住的客舍的马厩中那几匹正在懒洋洋吃着草料的普通马,都毛色顺滑,此时太阳还未完全落山,棕色小马身上散发着宛若黄金的光芒。
这种品质的马,别说刘彻了,使团中任何一个人看到后,嘴上都不停地赞美。粉鼻亮眼,两耳竖立,体态矫健,简直爱死这些宝马了,恨不得下一秒就把他们变成自己的坐骑。
另有几匹刚刚运动完的大宛马,马身流出汗水,颜色殷红,恍惚间,仿佛流出鲜血一样。
但其实是因为大宛马皮肤很薄,剧烈奔跑时血管透红,加上汗水反光,这才像流血了一样。使团中有不信邪的人,征得允许后去摸人家马的汗水,摊开手掌一看,果然,汗水并非红色,而是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