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面圣(第3/7页)

这大概就是现实版买椟还珠吧,可能镜子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九块九的身价,会有配上几十万包装的一天。

一直到日上中天,传舍内才平静下来,大家各自散去整理行李,忙自己的事情,为即将出发而做准备。

无人在意的角落里,被人遗忘的司马迁职业病提前发作,认为今日经历着实稀奇,拿起铅粉笔将刚才众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统统记录下来。

使者带着镜子,在十几名骑士的护卫下朝长安驶去,进城后又迫不及待赶往未央宫,想要用最快速度将这柄宝镜进献给刘彻。

好在经过闻棠将近一年的吊胃口,刘彻关于闻棠和她那些所谓的仙人奇遇的好奇心达到顶峰,估计闻棠他们将在这几天到达长安,也就没有微服出行,而是一直兢兢业业呆在未央宫中处理政务。

倒是稍微缓解了一下平阳侯在民间百姓口中那早已岌岌可危的口碑。

所以周奢才能在第一时间以最快速度带着镜子,啊不,是带着神迹,回到未央宫。

刘彻正在看朝中文物大臣们的奏疏,今日书简上有许多官场废话文学,再加上许多儒生博士们进言阻止他今年春天出征匈奴,令他心中烦躁不堪。

他不光打匈奴,而且这次打的还是匈奴单于,许多人觉得战事起得太频繁,纷纷上奏阻止。

但刘彻想干的事情一般没人能阻止的了。

好不容易加班加点处理完这些政务,刚准备就寝歇息,便看到随侍寺人激动地跪在地上,脸上满是欣喜之色,大呼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陛下大喜啊,周使者已经回到长安,还带回了仙人所赠神迹,如今就在殿外候着呢!”

刘彻听到有神迹,果然欢喜,连忙让寺人将神迹请进殿中,又吩咐郎卫守护,整个过程大张旗鼓的,让深夜里十分安静的未央宫,因神迹的到来而灯火通明。

周奢不敢有丝毫隐瞒,将今日上午所发生之事都详细告诉刘彻。

刘彻听完,想要立刻瞻仰神迹,随即又觉得有些不妥,这种仙界之物,需得先沐浴焚香,更衣带冠,用最郑重最严肃的仪容仪表和一颗虔诚的心才能得见。

于是刘彻变成了精致彻。

从头发丝到脚后跟都写着巨大“精致”二字的那种。

不光自己精致,他还拉着皇后卫子夫和年仅五岁的小刘据一起精致。

这一套流程下来已是鸡鸣时分,天色微亮,刘彻从寺人手中接过装有神迹的宝盒,表情凝重而又小心,将其打开,里面只有一块木板,但刘彻知道仙人的东西肯定不会如此简单平凡,将这块木板拿在手中,翻了个面。

仙镜中的画面令他震惊。

刘彻也从来没有如此清晰地见到自己的模样,里面的男人正值春秋鼎盛之际,英姿勃发,龙精虎猛,这仙镜清晰到甚至连他的威严劲儿都照了出来。

刘彻对镜子里的自己非常满意。

已经完全沉浸于镜子里的自己了。

虽然今天不是朝会的日子,但刘彻还是临时下诏书将百官召来一起瞻仰神迹,并将其请到上林苑中,礼乐鸣奏,也算得上是一个隆重盛大的场面了。

如此吉祥的寓意,自然就到了那些擅长辞赋的文臣博士们发挥的时间。

吾丘寿王率先出声,赞美道:“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才,兴学官,因此才天降神镜,神镜外表光彩夺目,变化神秘莫测,这意味着我们大汉必将获得无穷无尽的吉祥。”

司马相如也不甘示弱,做出辞赋,只是他的赋向来广博闳丽,一时半会儿难以写出太多,因此只写了两三句。

就捡起吉祥话说呗,怎么好听怎么来的那种。

其他博士儒生们亦是纷纷施展才华,这情景一时间成了大汉辞赋家们的群星闪耀时,若是将这些辞赋装订成册,传到后代,兴许不定试卷上还会多出几句考题呢?

……

闻棠那边,自从和周奢分开后,车队继续前往长安,经过周边几个陵邑,其中繁华程度深深震惊了闻棠从朔方郡中带了的几名侍女,这还只是周边地带,那长安城中的繁华富饶简直无法想象。

若是再加上未来昭帝的平陵,这里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五陵邑了。

闻棠心中好奇,也不知这里是不是语文书上那句“五陵年少争缠头”中的那个五陵?

一行人出了长陵邑,穿过渭水,又见到城外离宫别馆,星罗棋布,上囿禁苑,林木环绕,虽深秋枝叶已落,但依旧景色优美,震撼人心,在美景环绕下,不知不觉间便到达了长安城。

长安城方三十六里,经纬各十二里,城墙宽厚高俊,坚固异常,城下有护城池围绕,与街相直,因为是先建宫殿后筑造的城墙,也因为地势南高北低临近渭水,所以城墙的形状很不规则,但宫殿与河流的整体自然走向都是偶合南斗北斗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