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天星与TBC(第2/3页)

涂夏想得嘴角乱翘,喜滋滋地就要冲去帮蓝婕搬家。

蓝婕在改签到SE、确认和《葡萄》签约完毕,一切成埃落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用个人身份证重新抢回部落账号。

登陆,发布了一条新动态:

“第一次自己发po的感觉真好。

“我是蓝婕。这段时间让大家担心了,目前已经正式签约Sense Experiment,我们来日方长,大家请多多指教。[合约签字页照片]”

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

“啊啊啊太好了!你没事就好呜呜呜”

“我看到了什么,失踪人口回归!”

“假如这是一场梦,我希望不要醒”

“好勇,这是实锤账号被天杀的TBC监管了吧”

“先是小唐,再有蓝蓝,我懂了,天星人送外号SE影视培养基地。”

有些外星朋友可能不太能理解,天星和TBC有什么关系。

TBC全名“Twinkle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是天星传媒集团旗下一家以电视广播为核心,涵盖新闻、娱乐、体育、综艺、数字媒体等领域的多媒体制作平台,通过全天电视网络、区域电视台、流媒体平台和跨媒体合作,向观众提供内容服务。

天星本身作为业界曾经呼风唤雨的龙头大哥,在二十年前随着艺人经纪盛行,专门组建了规模化管理的天星娱乐经纪公司,涵盖包括影视、歌舞、综艺、主持、播音、唱跳等各领域的艺人培养和经纪代言管理。

而TBC作为自制剧作平台,从上世纪战后草创起就由于制作需要,有一套自成体系的艺人管理制度,在整个演艺圈内都自成一国,至今保持着较为传统的大家长制管理模式。

旗下艺人领的是剧集工资而非部头约,参加台外节目或者项目都需要台内经纪人审批,赚的“外快”还需要分成一部分给台里。

坦白说,这套模式的运转随着时间发展,已经不适应时代需求。

即使是在天星集团内部,对其模式持保留态度的也大有人在——所以才会另外组建艺人经纪公司。

但TBC成体系的培养-制作-营销一条龙套操作颇为BUG,又下场比赛又当裁判员,形成了一套完整封闭的产业链。

所以,尽管多年来TBC的霸道管理模式饱受诟病,却依然凭着相对稳定的内容供给在业内屹立不倒。

——甚至随着近年来,同行作品普遍同质化严重,年轻一代流量业务水平下滑得夸张,连带TBC的风评都好了不少。

不过风评好了也无济于事,TBC本身旱涝保收但相对低廉的工资模式是盈利需求,但也注定了很难留住其培养出的大明星。

多年前经济上行,行业热钱大量涌入,各家中小型影视制作公司、艺人公司遍地开花(包括SE,也是其中之一),年轻一代的可选择项大量增加,导致TBC的新生代艺人青黄不接,颇有江河日下之势。

而面对此种境况,TBC领导们的态度则是:

TBC立台多年,这么许多风风雨雨都经历过来了,活人还能被尿憋死?他们能捧出一皇二圣四天王,五虎七仙九龙女[1],那自然也能继续辉煌。

不给点颜色看看,这些小明星还真忘了是谁捧他们起来的。

于是管束得越发严格。通过培训班培养毕业的学员,人均要签下至少十年契约,顶多也就是在同行压力下,稍微上调了基本工资线,但经过换算,头部或者资深多年老戏骨一年到头全勤的工资,可能依然比不过外面五六线演员一部戏的片约。

问就是旱涝保收还交五险一金,你还要啥自行车,知足吧你。

像蓝婕作为在TBC出道、爆红、几经沉浮,拿了两任台内视后的知名演员,整个粉丝社群基本全被经纪人捏在手里。一被雪藏,连个发声渠道都没有。

但凡表达出一点自我争取的意识,一整套的“忘恩负义”、“数典忘宗”的PUA大全套就欻欻欻地铺到这些二十出头的小年轻脸上来了。

还夹杂什么:

“公司培养你到今天不容易,你现在有点人气就好高骛远,小心登高跌重”;

“年轻人不要吃点亏就斤斤计较,你看公司里有些老人德高望重,干了一辈子不也挺好的吗”;

“现在外面经济都不景气,去年影视城又关张了多少家小公司你知道吗?你真以为出去单干会有多少机会,你看看那些开工作室的,一个个这两年跌得都快缩水90%了”

看着面前签署了自己名字的新合约,蓝婕忽然有些叹息。

“但是,原来出来也没有那么难,原来那道门是虚掩的[2]。”

靳茜拍了拍她:“欢迎加入新世界。”

*

事实的确也没那么难。

时代变了!

TBC在公司内部或许还是封建大家长那套,但出了那扇门,到底已经不是它还能一手遮天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