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宋毅的选择!(第3/6页)
宋毅把方子业说到的两个主题拧了出来,一一进行拆析回答:“感官生物物理是研究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物物理学机制。”
“主要内容有:①人和动物是如何感知周围世界的;②脑怎样把信息存贮起来,又加以利用;③如何计划并执行其对外环境的行动;④怎样学习过去的经验来改变自己的行为;⑤如何专心于一种感觉而把其他排除在外;⑥思维是如何产生的,怎样作出判断和决策……”
“这些都是偏向于理论的东西。”
“业哥你要做的是脊髓损伤的修复课题,你主要的着力点是信息传导的重新连接。如何重新发出功能,而不是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功能,可如何控制。”
“所以,这两个研究方向,对业哥你的课题也是没有任何助益的!”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一个研究方向有它固有的主题和重心,宋毅有理有据地直接把方子业之前的猜想给毙了。
找这两个研究方向的人,对你的课题提供不了实质上的帮助。
方子业最喜欢和聪明人说话了:“毅哥有什么想法没有?”
“只要是想法提出来都好。”
宋毅闻言,眉头紧皱。
摇了摇头:“如果让我选的话,若是要对这个课题有帮助,生物物理学里的生物电磁学,可能有所帮助。”
“这个研究方向是研究非电离辐射电磁波(场)与生物系统不同层次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新兴的交叉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生物学。”
“这个研究方向大概有三个比较重要的研究内容,与业哥你的课题有一定的相关性。”
“1、电磁场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在电磁场(波)作用下生物系统产生了什么;2、生物学效应机理,研究在电磁场(波)作用下为什么会产生什么;3、生物电磁剂量学,研究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什么。”
宋毅不是做过这些科研方向的人,他只是看过书,当然只是了解。
此刻给方子业的回答,也只是自他知识储备里,给出一些大方向的背诵回答。
如果宋毅有深入的话,那么他就肯定深入地做过一些基础试验了,做过之后,才有具体的发言权。
宋毅只是在背书,给出的只是理论。
但这些东西在方子业听起来,就有另外一种启示了——
“微电流刺激产生的微电波或者是微电场,可以刺激局部神经通道的再生?”方子业的眼皮快速眨动,一下子就好像通融了些什么。
现下,知识于个人而言是相对过剩的,没有人可以同时精通多个学科。
如果有人说自己精通的话,那他理解的精通也与你不一样。
宋毅给出的这些知识都是既有,而并非宋毅原创,可这些东西就是方子业的知识盲区。
哪怕它的阅读面很广,可也有房子有读不到的地方。
方子业这辈子都肯定有读不到的地方。
方子业盯着宋毅看时,宋毅自己先有些慌张,解释道:“业哥,没有其他人给我给过什么小道消息。”
如今的局面在宋毅看起来,是方子业和他“你情我愿”!
可实际上,宋毅知道自己是来占便宜的。
方子业目前课题组的课题质量的高度,哪怕是放在全球,都是最顶级系列。
方子业但凡放出话出去,愿意进来混的人多如牛毛,而且愿意拉下脸私下里联系方子业想进来镀金的人也肯定多得很。
不然的话,宋毅就直接联系方子业,也不会让自己的老师段宏教授从中做个纽带!
“不是的,宋毅,你误会了,我只是在想你刚刚说的话。”
“我们课题组目前只是在探索治疗的现象!”
“治疗现象只能单线联系某种治疗方式有效,但无法知道治疗方式为何有效。”
“如果想要将治疗方式的治疗原理通透,就只能从基础领域出发了。”
“我们也会想着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方子业的声音谨慎。
目前,很多临床医生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虽也能用,可永远无法在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这就是最真实科研的意义所在。
科研分很多种形式,一种就是“水文”,比如说对别人做的课题进行总结分析,只是单纯的数据性、流水线文章。
meta分析、系统回顾类型的文章就属于此类,只是单纯地纸上谈兵,并不会推动学科有太多发展,只是在原有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分析。
而真正关键且重要的,就是基础理论的突破。
甚至比起真正的含金量,哪怕方子业研发了脊髓损伤能够被治疗的现象,都赶不上方子业研究出脊髓损伤被治疗后最底层原理逻辑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