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各方问候(第5/7页)

“您和吴轩奇并没有冒昧下山?再有新山头出现的时候,您们能做到稳稳占据先机么?”

段宏没有回话,只是呼吸短暂的急促了几秒。

方子业道:“中南医院的特色只在于方子业,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即便这是事实,那这也是不好的事实!~”

“这是底蕴问题,底蕴的问题,需要交给时间去慢慢解决,而不应该由我,我们这几个人一蹴而就。”

“如果只是赖着不走,最多也就是守住一段时间的繁华,最后也都会归于真实。”

“如同暴发户一般的,昙花一现。”

“段老师,我现在觉得,所谓的底蕴,除了人才底蕴之外,还有专科内的特色方向、特色选择。”

“所谓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所以,不管是从我个人的角度,还是从我们家的角度,我都必须这么选。”

“因为我还年轻!”

段宏再次深呼吸了几次,而后语气变得更加温婉:“你这么说的话,那的确辛苦你了!~”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你这么小,就要开始考虑顶梁柱的问题,的确不容易。”

“而且,你能够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急流勇退,如同闭关一般地收敛自己。”

“我并不特别理解,但我也只能单方面地支持你。”

“不是遇到了麻烦就好,如果遇到了麻烦,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商讨一下。”

方子业道:“我会的,段老师。”

“我的脸皮没有这么薄。”

“只是,段老师您应该是可以看得明白的,目前的骨科,至少是从我们创伤外科的视野来看,我们的优势只在于毁损伤、功能重建、骨缺损。”

“其他的很多病种系,比如说感染、比如说骨不连、比如说软组织的缺损等,我们鄂省都是不占优势的。”

“更遑论,更往后去,保肢术、重建术等重点领域。”

段宏理解方子业的意思:“子业,你提的这些我都明白,只是?”

“如果不平衡的话,你捡一个丢一个,对你们医院发展并不利。”

“综合考量下,其实你应该继续带着把这两种术式发展到极致的。”

段宏的建议,与之前方子业的想法一致。

方子业回道:“段老师,我也是这么考虑的,不过我回来待了三个月之后,我又有了新的想法。”

“或许,先找一条路,去维稳科室里基本功,是一条不错的选择。”

“但这样,会给我们科室学生的思维打上非常‘严苛’的标签,这并不利于他们成长起来后的思维跃迁。”

“所以,我的打算是,继续往前走,不说做到百花齐放,每个方向都有自己的规律,至少要做到几朵花绽放,让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所选择。”

段宏请教道:“你的意思是,如果一个学生,从始至终接触的都是类似的固化治疗思路,会让他们形成思维定势?”

方子业肯定道:“肯定会有固化的思维定势,而且要破开这个思维定势非常难。”

“如果只是做毁损伤保肢术,他们做任何手术,都会带这方面的痕迹,这是本能。”

“我们学过的所有东西,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我们的习惯,不仅仅是操作习惯,还有思维习惯。”

“这也是我最近才看出来的,比如说我的老师袁威宏,做手术的过程中,就会带有他自己的风格。”

“我的老师邓勇,也会有他的风格。”

“我也会带着自己的风格。”

“但从更客观的角度来说,我可以把我的风格控制得更没有存在感一些。”方子业的声音不大,语气却非常笃定。

他与段宏并非是争辩,而是在探讨教学有关的问题。

什么身份做什么事情,思考什么问题。

以前的方子业,自己都在学习阶段,根本不会考虑该怎么带学生,也不会去考虑怎么发展科室。

即便考虑了也没卵用,就是好高骛远。

可如今的方子业,却是必须要将这些东西提上日程的,至少是要纳入进考量范围。

个人能力,专科底蕴,教学氛围,是三个维度的概念。

其中,教学氛围或者教学习惯,是最为没有定数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大计。

“嗯,做事会带个人痕迹,这的确是很难改变的。”段宏回道。

方子业则继续说:“而且,段老师,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讲,不管是功能重建术,还是毁损伤保肢术,虽然可以撑起来一个专科,撑起来一个地域特色。”

“但并不长久!~”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无其能,不思其梏!~”

“我还是希望我们鄂省的骨科,有一定自己的专科特色的,这个特色,应该不简单只是有自己扎实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