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第一(第2/3页)

林秋然问小厮,“没见小公子吧?”

小厮摇摇头,“没见,都是别的府上的人,奴才和林阳守着,有啥事回来告诉您,好打发时间。好像还有一个侯府的,那府上小厮小的认识,说来也丢人。”

林秋然松了口气,道:“若和小公子无关你就在那边守着,不必一有事就回来,什么趣事明日再和我说好了。”

这突然回来一趟突然回来一趟,林秋然心就得提起一次提起一次,总怕出事的是汤圆。

小厮嘿嘿一笑,“奴才晓得了,这就回去守着。”

太阳慢慢从正当空到西边,暮色降临,林秋然心里又跟紧张了起来。

家里约定好不在汤圆面前提考试的事,也不问他考得好不好,明日林秋然还给他请了天假,不用去书院。

不过等汤圆回来,他和林秋然萧寻说今日考得还不错,“娘,明儿不必请假了,我再温温书,还是去书院吧。”

后面还有四场考试,不能懈怠。

而且汤圆觉得今日不算太累,他如今不像幼时那么爱撒娇,却和林秋然道:“娘,你给我准备的吃食很好吃,吃完一点都不饿。”

林秋然笑了笑,“那下次还给你准备。”

汤圆也笑了,“好呀。”

林秋然觉得,既然汤圆觉得考得不错,那第一场应该是过了,公布名次在三日之后,萧敛二字赫然在上。

不仅在,还考了第一名。

孙氏都不敢相信,不住地问林秋然,“你是说咱家汤圆今年才六岁,结果考过了那些比他大两三岁的?”

林秋然眼里藏着笑意,没表现得太过高兴,她点了点头,“娘,是这样的没错。”

孙氏拍了拍胸口,激动得都要昏了过去,她抓着林秋然的袖子情难自抑,“我的天老爷呀,秋然,我们汤圆也太能干了吧。”

这些年她信佛,不过她觉得这和佛祖保佑没啥关系。如果是末名,那还能说佛祖保佑运气好。可考了个头名呀,这哪儿是随便一个人就能考上的。

要是佛祖保佑就能考上,那都求神拜佛去了,谁还用功温书呢。

林秋然道:“不过这回考了第一,下一场考试他就得坐前头了。”

离考官更近,压力也更大。

上次林秋然还听小厮说,中午又有两个人被抬了出来,面色发白,手脚直抖,大约是受不住。考试不光考学问,还考抗压能力心理素质。

当然林秋然也觉得,在一众比他大两三岁的人中考了第一名,汤圆很厉害。

孙氏不住道:“真是了不得呀,坐前头有啥的,汤圆可不怕,这回得多给准备点好吃的饭食。”

孙氏忍不住直笑,这是分家断了,家里没祖坟,不然她指定要说祖坟冒青烟了。

第二场带明日,接连要考五场,一直考到了三月份。

搜身、进考场,等日薄西山再从考场出来,汤圆每次都是头名,他考了县试第一名。

四月份还有府试,连考三场,等考过府试后汤圆才能算是童生,这才有了考秀才的资格。

林秋然看着考试就像玩通关游戏,有易到难,克服一道道关卡,越往上越难,多少人名落孙山不得志,考秀才考举人,最后入朝做官,难如登天,得一步一步爬上去。

相比之下科举还是很公平的,但深究也不公平。林秋然给汤圆请过先生,一直都有补习。

天赋重要,后面用功也重要。

笔墨纸砚用的一直都是好的,其他县城或是农耕之家的学子没这样好的条件。自然,在能考得好是汤圆用功的缘故,其他的不过锦上添花。一年辛劳,过年这些日子也是日夜不休地温书补习,他很用功,从未觉得自己聪慧就懈怠。

中山书院汤圆这个年岁去考童试的总共六人,其中三人考中,剩余两人的名次不高,但是早两年考上已经很不错了。

黄先生很满意,也很高兴,还给汤圆放了几日假,由孙氏带回了庄子。

玩了两日,林秋然立刻备上重礼带他来黄先生家中道谢,顺便商量后面他上学的事。

林秋然深知汤圆取得这样的名次有黄先生的功劳,若不补习,名次应该不会这么高的。

大人说话,林秋然就让丫鬟带着汤圆出去了,黄先生甚是欣慰,“萧敛他天资聪慧,又能沉得下心肯用功,这是大人言传身教,夫人教养得好。”

林秋然谦逊道:“我们说十句不如您一句顶用,都是先生教得好,都说得一良师受益终身,萧敛时常惦记您,还说这回若无您,他考不了这个名次,好多题目您都讲过,这才得心应手。”

黄先生笑了笑,“是他聪慧一点就通,别人也讲过。”

林秋然看黄先生有意,忙道:“若萧敛今后能得您指点,也是他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