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分红
年纪这样小, 管的事却不少。
林秋然答应这个,完全是为了哄孩子高兴,铺子稳赚不赔, 她又不缺钱, 和做生意没什么关系。
汤圆若真想学做生意, 还是等长大之后吧。
汤圆还在心里算, 一年多后,他就能回本了, 只要铺子不倒,往后几年, 都是赚钱的。
回去的路上汤圆叽叽喳喳的, “娘,我们还得控制选品,得选好吃的菜。我多叫几个同学来这吃饭, 这样就能赚更多了。”
以做生意的角度, 他年后童试若考中就不在这个学堂了,得跟大一些同样考中童生的人一块儿念书,跟这边交流自然而然就少了。
想赚钱得趁早,汤圆是一派奸商头脑。
萧寻听着笑了笑, 孙氏下来的时候看了一楼一眼, 客人很多的,哪里用得着汤圆招揽生意。
林秋然道:“你这脑子,想得都是什么, 在书院得以学业为主,不能老想着家里生意好不好,也不能老想着吃,金鼎楼的生意用不着你操心的。”
汤圆道:“我知道, 我您还不放心吗?别人问我考试我都是三缄其口,从不吹牛,好好用功。您说过,同窗情谊难得,要珍惜,所以我才招揽生意。”
林秋然点点头,等以后再长大些,经历越多,心思反倒不如小时候那般赤诚,想得多有自己的小心思,她都猜不到是什么。
如今汤圆还和几位国公府的公子一块玩,还有王府的小公子,就连齐颂安也摒弃前嫌,二人将当初的事忘了个一干二净,等长大些,大抵不会这样了。
林秋然不希望他很多年后想起现在觉得光往前走了,没有留意同窗情谊,心中后悔。
这也是林秋然犹豫要不要让汤圆现在往上考的另一个原因,考上自然好,提前做别的事,走得比别人快,可他年纪小,日后没准儿会觉得吃力,到时候为了跟得上,要卯足劲,还要怕日后再回去。
她有时候希望孩子就一直这样,小小的,也不长大,没别的烦恼,那该有多好。
不过,人总得往前走,回去之后汤圆先跟萧寻练武,练完后玩了一会儿,不用人催自己就回院子写课业。
他给院子起了个名字,叫明竹堂,明意味着光明,竹是希望他能有像竹子一样的品行。
他才五岁大,不会说起个多好听的名字,但在林秋然看,这个就很不错了,比老虎堂好听。
夜深人静,林秋然还隔着远远地看了看。
天不算凉,汤圆就打开窗子在灯下写课业,屋内明亮,他一笔一画极其用心,从不坐一会儿,就看看这儿或是分神玩一会儿纸笔。他身旁丫鬟小厮守着,不过也就做送茶水、剪剪烛芯、赶赶蚊虫这些活。
晚上是果茶,汤圆都等写完再喝。
如今也不用讲故事了,好像从他去书院后,他就慢慢长大了。
算来才短短数月。
林秋然悄悄地走了,汤圆也不知道。
晚上下了一场雨,有道是一场秋雨一场凉,林秋然起来的时候觉得哪哪都冷,汤圆这会儿已经去了书院,她叫来明竹堂的丫鬟,问道:“小公子今儿可换了厚衣裳去书院?”
丫鬟回答:“回夫人,已经换了,省着弄湿奴婢还另给公子备了一身。今早还过去把学舍里的被子换成了厚的,方便小公子中午在那边休息。”
明竹堂的丫鬟每月一两银子,活很轻巧,就打扫打扫院子,因为汤圆白日不在,就晚上管守夜,剩下的就是管着汤圆换季换衣夜里关窗等杂事。
若是连这点事都做不好,那在伯府就不用干活了。
林秋然点点头,“做得不错。”
她话音落下,林夏就给二人一人一两银子赏钱,明竹堂两个丫鬟两个小厮,还有一个林阳,琐事上基本不用林秋然操心。
天凉,林秋然也换了秋衣。
府里人的秋衣一个月前就吩咐绣娘做了,正好今日冷,都给换了,看着也整齐。
梳洗过后林秋然吩咐丫鬟给孙氏那边送去了两匹料子,两块皮毛,一些补品另六斤棉花,留着过冬用,孙氏想做点什么做什么。
孙氏收到东西挺高兴,没人不喜欢东西,而且林秋然送她东西,不就说明惦记她吗。
谁不喜欢别人惦记自己,不过她自己有钱,月钱加上铺子的利润,每月有一百两,是真的不缺钱。
她让丫鬟做了棉垫子,自己在上头绣了竹子,留着汤圆拿去书院用,另外还给林秋然人做了张小毯子,她靠着看书的时候方便搭在腿上。
东西两日就做好了,林秋然也高高兴兴地收下,长辈的心意,一直推脱说不收也没意思。
今儿徐管事还来了送上个月的利润了,利润不多,还是五百两。
但给林秋然看了账本,上月利润就有一万四千多两,徐远珩的意思依然是大头留着囤货进货,现在不少人开始着手做香料,香料价钱高了,成本增加,等下个月就慢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