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回朝

林秋然手控制不住发抖, 她又把信仔仔细细读了一遍,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大军不日班师回朝,倘若萧寻还活着, 岂不是立马就能见到了。

她急忙拿着信去找孙氏, 孙氏才知道林秋然回来了, 家里宅子大, 要是在余安,那么大点儿的地方, 一回来指定看得见。

孙氏牵着汤圆过来,“那个啥侯府派人给你送了封信, 我让人给放书房了。”

这是给林秋然的东西, 孙氏肯定不会乱看,再说孙氏也不认字,不过汤圆认识几个字, 这会儿想大展身手, 但孙氏拦着没让他看。

要是给弄坏了啥的。

林秋然心里五味杂陈,她道:“娘,我正要和你说这事儿呢。安阳侯府的老夫人给我的信上说,大军不日班师回朝, 若是快半个月就回来了, 慢一点二十天。”

今儿十六,半月转瞬即逝。

孙氏本来牵着汤圆,闻言手都松了, 她怔怔问道:“秋然,这个当真?”

林秋然道:“这种事肯定不会骗我们的,一定是真的。”

孙氏喃喃几句佛祖保佑,都快两年了, 可算是回来了。

汤圆神色懵懂,看孙氏和林秋然说话自己又着急,忙插进去,“娘,是我爹要回来了吗。”

林秋然重重地点了下头,“是,你爹要回来了。”

萧寻的事林秋然没有瞒过汤圆,不过孩子小,虽不故意瞒着,但大事也不会当他的面说。如果萧寻活着,汤圆知道了高兴,若萧寻战死沙场,这孩子也应当知道。

孙氏吸吸鼻子,她看着这么大的汤圆,就忍不住想萧寻这么大的时候。

林秋然看孙氏要哭了,赶紧把信给她看,“高兴事,等着就是了。”

孙氏不认字,却来来回回翻看几遍,她心中郁结难耐,但家里有个开心果。

孙氏看的时候汤圆也想看,着急地直跳,“娘,别光给祖母看,给我也看看。”

林秋然顺势带他去书房,把这几个字认了。汤圆认完字,觉得有哪里不对。

他仰头看着林秋然,眼睛里写满了疑惑,“娘,怎么认字了呢?”

林秋然教认字,也只是告诉他这是什么意思,记住就行了,她道:“怎么不对了,你不是想读信,但你不认字怎么读?你日后想知道什么东西不能光靠别人,就像今日,想读信得先认字……娘能告诉你,但是娘不在怎么办?”

汤圆点点头,“娘你说得有道理。”

林秋然心想,她多大,能不有道理吗,这么大的孩子她还糊弄不过。

知道萧寻不日回来,也就看信那会儿激动,之后家里和往常没有多大变化。林秋然依旧忙碌,孙氏则总是看着汤圆。毕竟萧家来京城是正经过日子的,也不光是为了等萧寻,家里要用钱,铺子需要装潢,不能每天光在家等着大军回朝。

林秋然这些日子还有点忙,不在余安,装个跟金鼎楼差不多的铺子没那么好办,原来这些事是徐管事操办,可林秋然当初没想过要把铺子开到京城,就没想过要图纸,所以现在无法把以前的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

在京城找工头找师傅,然后林秋然画个差不多的图纸,但有些地方不够清晰,得看着才行。再依着这边的情况改动,一步一步慢慢来。

这边世家贵女多,雅间不全是可以容纳十几人的大间,还做了能容纳三五人坐下喝茶吃点心的小间。

这就得重新排布布局,一样一样试地板墙腰的木料颜色,这些别人帮不上忙,都得林秋然自己弄。

唯一庆幸的是,当初的装潢典雅,大致样子搬来京城也不过时,不用弄新的。如今的酒楼比余安的还大一些,一日干一两样事,也慢慢有了样子。

现在只是装潢,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这几日有人请她办宴会,林秋然没去,对铺子也没有益处。等开业了,生意如何也不知。

铺子开始装后林秋然还给余安写了封信,信是写给徐远珩的。

自从林秋然婉拒了徐远珩照顾,二人也没联系过,山高水远,徐远珩在何处她也不知。

但金鼎楼有今日,徐远珩帮了不少忙。林秋然写信告诉徐远珩,金鼎楼于年后开业,希望徐远珩过来捧场。

信寄走了,林秋然在心里叹了口气,徐远珩走南闯北做生意,不知会不会落脚京城。反正她该做的都做了,没失了礼数。

这事林秋然也和孙氏说了,孙氏点点头,是应该这样。

徐公子帮萧家不少,不能来了京城就忘本,况且还有香料生意啥的在一块儿,该写封信告诉,以后徐远珩来京城了都不用去别处吃饭,来金鼎楼就好,又方便又省事。

孙氏这两年一直担心,可徐远珩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林秋然,照顾汤圆,照顾萧家,一直没有僭越的举动。这样好的人,总是胡乱揣测,孙氏觉得对不住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