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体察(第3/4页)

如果能为百姓做些事,林秋然是愿意的。

三月初一上午,钱同知几人走了,本来是该早上走,但昨儿沉醉在温柔乡里没起来,从外面回来再回驿站拿东西,时间就耽搁了。

几人有些着急,钱同知走路都晃,可是却还不忘敲打李县令,“余安风土人情是不错,不过有些事还是不清楚,这让我怎么在赵大人面前为你说好话呀。”

钱同知的胃口越来越大,赵进山不在,李县令又知情识趣,若不趁此机会讨些好处,那得等到什么时候。赵进山清廉,正给了他机会。

李县令脸上带笑,“我还准备了些余安特产,钱大人带回去尝尝。”

李县令心里发虚,他从王主簿手里结果匣子,然后慢慢打开匣子露出角,给钱同知看了眼就立刻合上了,“这是余安当地点心,大人回去可以尝尝。”

钱同知眼睛都快掉出来了,这金灿灿的不就暗示金子吗,他咽了咽口水,拍着李县令的肩膀道:“李大人有心了。”

李县令心一直提着,“都是些特产,也不值钱,你们几个快给装上。”

有豆干,有粉条,还有鸡蛋腊肉啥的,的确都是地地道道的农货。

王主簿动作很快,亲眼看着匣子被压在了最底下,李县令才松了口气。

钱同知皱眉道:“不必拿这么多东西,做官的,不拿百姓的东西。”

李县令面上神色不变,“都是百姓们的一片心意,一路过来,大人很是辛苦。”

李县令把二人送上车,随侍骑马随行,今日天晴了,这会儿没过正午,太阳有些大。

钱同知不想再耽误功夫,而且匣子上面压了粉条鸡蛋,鸡蛋容易碎,就没细看,直接启程回胥州了。

现在回去,申时能到,若是吃不得苦,不想颠簸,会更慢一点。

看马车走远,李县令提着的气还没松,他挥挥手,“回吧,该干啥干啥。”

王主簿擦了擦汗,“是。”

申时三刻,马车到了胥州官府,马车是官府的,只能先回了官府。也是巧了,正好赵进山从衙门出来。

赵进山瘦了些,见了二人直接道:“余安怎么样?”

钱同知打起精神,道:“挺好的,地都种了,李县令等人也很尽心。”

赵进山:“种了多少稻谷多少粟米?”

钱同知没答上来,幸好赵进山也没执着问,而是皱眉道:“车里是什么味道?”

钱同知刚捏了一把汗,这会儿他有些懵,他先是闻了闻自己的衣裳,担心是昨晚喝酒把酒气弄身上了。

的确有一点,但很淡,赵进山不至于鼻子这么好使,现在就闻出来吧。

他和通判都喝了酒,马车里肯定也有酒味,虽然不知赵进山发现了什么,但是如果看见车里的东西,哪怕上面只是鸡蛋粉条这些,赵进山也不会高兴。

他大道:“大人,下官在车里坐久了,估计有些味道。”

他让车夫快些走,“一会儿把车好好擦擦,别耽大人用车。”

赵进山:“慢着。”

赵进山走进马车,钱同知道:“大人!而且刚才通判在车里难受吐了,里面污秽,让车夫先擦擦吧。”

赵进山一把掀开帘子,马车里明晃晃放着好些东西,有两大捆粉条,一大篮子鸡蛋,还有好些腊肉。

钱同知知道不能让赵进山再看下去,只能先认错,“这些都是余安百姓硬塞的,下官实在难以推脱,只能带了回来,而且人太多,也不知是谁塞的。余安百姓也是感念大人恩泽……下官知罪,下次绝不再犯!”

赵进山并没有理会他,他只觉得那酸臭味越发明显,其中还混着一丝酒气,让人想忽视都难。

钱同知什么性子他不是一点都不知道,粉条、腊货、鸡蛋,还有布包着的红薯土豆,都是老百姓的粮食。

下面还压着两个匣子,钱同知冷汗一层一层往外冒,他跪下说道:“大人,这是李县令塞的,我真是半点不知,也不晓得其中是什么,大人明鉴!”

钱同知是知道里面有金子的,若是让赵进山看见还得了。收受贿赂,那里面多少钱,若是过了八十两,杖一百,流三千里。

他只能咬死不知道里面有什么,把过错都推到李县令身上,“是下官不察,但下官真的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啊。”

赵进山道:“不知道你就这般急。”

钱同知一愣,慌忙跪下道:“大人,下官糊涂,但心里已经后悔,想要把东西送回去,求大人明鉴。”

赵进山把盒子拿起来掂了掂,“份量可不轻,钱有为,你也是好样的。余安一个县城,就能拿有这么多钱,可见其鱼肉百姓,贪赃枉法。”

赵进山把匣子打开,钱有为呼吸一滞,只见一匣子金元宝,但仔细辨认,又不是金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