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分歧(第3/4页)

沈榆擦了擦眼泪,把头低下去,“林姐姐,我实在没办法,蒋家给的钱也不少,在这边摆摊,能出摊的就那么几天,一个月也没有三两银子……”

林秋然听完了,可还是不明白。明明那日从蒋家离开的时候,沈榆眼里也有高兴解脱,被带去蒋家的时候,她也害怕。董小哥被打,被关了一下午不放人,这些她都忘了吗。

林秋然突然想到一件事,只三两银子恐怕沈榆不会答应,她问:“桂花酒酿绿豆糕的方子……你卖了多少钱。”

沈榆咬着下唇,“卖了三十两,这其中有你的一半,林姐姐,钱我明日带给你。”

酒酿馅儿沈榆看着林秋然做的,酒酿蜂蜜,少许豆沙,混在一起捣碎,就没别的了。

很简单,可是法子是林秋然想出来的,当日也是给了一人五两银子,这回该给林秋然一半的。

林秋然笑了一下,“钱就不必了,当日豆糕是你做的,方子是你卖的,钱也是你该得的。我今日也只是随口一说,你……你别往心里去。”

拿了钱,就是说她同意卖掉这方子,林秋然不同意。

沈榆能自己卖,她也可以。

除了这些话,林秋然也不知该说什么。各人有各自的选择,或许她昨日去和沈榆说,结果就不一样了。没想到蒋家忙着老太太的丧事,还有空闲找人买方子。

沈榆也没错,林秋然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选什么是沈榆自己的事儿。

林秋然对沈榆笑了一下,沈榆站了起来,神色依旧慌张,“林姐姐……都怪我,若是问一问你就好了。”

林秋然说道:“我也只是随口一说,你别往心里去。其实去蒋家的铺子也好,怎么说也背靠大树,好乘凉。”

沈榆分不清这是林秋然的真心话,还是故意这样说给她听的,“林姐姐,如果你有什么法子,也和蒋家说吧。那日蒋家兴许只是太着急了,可后面没欺负人,就连没帮上忙的也给了钱。再说了,给咱们的钱并不少呀,比卖一个月豆糕都赚钱,既然这样,何苦在外面辛辛苦苦摆摊呢?”

林秋然:“如果我真想出好的法子,我会考虑去蒋家的。不过当时也是误打误撞,不然我一个做菜的,也帮不上什么忙。”

林秋然没什么想说的了,“时候也不早了,怕有客人,你也回去吧。”

把方子给蒋家,这辈子她都不会做,给蒋家人还不如给徐远珩呢。

林秋然本来打算告诉沈榆,豆糕里除了加酒酿,还可以试试做成豆饼加肉松,法子慢慢想,肯定越来越多。

她不会做豆糕,现在该怎么办?

放着,还是问问徐远珩?或是再找一家点心铺子谈?蒋家的点心铺子叫什么,可别问到人家头上。

有了沈榆,不可能再给她银子的。

林秋然脑子有些乱,一时半会儿没想好。

原本她觉得沈榆好,她出钱,沈榆做,林秋然能想些法子,再租个铺子卖,赚得肯定不少,但现在俨然不行了。

酒酿桂花豆糕蒋家的铺子会做,有了这个生意好,其他的肯定会受影响。

林秋然记着中秋去徐家做菜,徐管事给了她五芳斋的月饼,也许真和五芳斋有牵扯呢。

到时候再看看沈榆去了哪家点心铺子,林秋然就能排除掉蒋家的。

但是她找过去,还是等着别人来找,林秋然还没想好。倘若一样点心只是卖得好,却影响不了别的呢,那就算徐远珩真管着点心铺子,也不会也想做这个点心的。

而另一边,沈瑜也跟着林秋然回了南街,她有些后悔,觉得林秋然说得好,说不准自己开铺子真能赚钱。可又觉得自己选得没错,有人庇护难道不好吗?

非要跟着人作对,那能有什么好下场?

这三十两银子林秋然不要,沈榆不会硬给。一半就是十五两,等多久才能攒到这么多的钱。她也说给了,是林秋然自己不想要的,这怪不得她。

不过沈榆的确有私心,不然今日见了林秋然就说了,不会等到林秋然问到方子的时候,她才告诉把方子卖了。

沈榆想,这也怪不得她,豆糕是她做的。林秋然想卖也能卖呀,她不管的。

回去之后孙氏还问:“说啥去了?”

出去这么一会儿,林秋然还大着肚子,孙氏有些担心。

林秋然道:“没什么,你们吃完了,我这就回了。”

林秋然现在也只能往好处想,她对沈榆并不了解,只知道在街上一块卖东西,心肠不错,帮过孙氏和萧大石几次,其他的就是家中弟妹多,剩下的就不了解了。

萧家从村子里搬到县城,一路上还算顺风顺水,兴许不合伙做生意反而是好事。

就这样过了两日,余安又下了场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