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乔迁(第5/7页)

乡里乡亲,暖房也就图个热闹,带些瓜果蔬菜,送点柴火寓意添财就行了,若是直说,恐怕只于婶儿一个人来。

上次林秋然给于婶儿十文钱,她怎么都不要。还钱送点心也是,若非孙氏撂下走了,估计还得塞回来。

孙氏觉得有道理,“那就这么着,我明儿去说。”

林秋然打算好好弄一桌,得有鱼,寓意年年有余,红烧肉是说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她还打算做一道宝塔肉,这个较为费事,最考验刀工,寻常也不做,这不是过下个月接了个周岁宴的席面,宝塔肉形如宝塔,一节比一节高,寓意好。

若是做的好,日后县城谁家孩子办满月宴、周岁宴都找她。

林秋然觉得若想一直给人做席面,必须得有几道招牌菜,红烧肉暂且算一道,别的也得有。招牌菜不管是味道还是样子,都得能让人记住。

搬家那日都是自家人,菜的份量大些,弄六道就成。多了林秋然也做不来,毕竟那日忙,再做两道素菜,也就差不多了。

*

次日下了场雨,鱼也没卖成。

林秋然选了条蔫巴的烧着吃了,孙氏冒雨出去了一趟,回来喜道:“你于婶儿说了,十二过来帮咱们搬家。”

这两天收拾出来的东西还不少,一俩板车恐怕装不下,有人帮忙可真是太好了,就不用再回来一趟。

次日萧大石早起又捞了三条鲤鱼,捞的不多,但加上以前养在桶里的,足够去街上卖了。

等二人回来,林秋然问:“娘,可说了这几日不过去了?”

孙氏道:“我都说了,我还和周围的摊贩说了呢,若有人来问就告诉一声。”

但没人问席面,就那日一个。

林秋然笑了笑,孙氏想得比她周全。

初十又下了一场雨,不过第二天就雨过天晴了,当日晚上,萧家已经把大大小小的东西都收拾装点好,不怕淋的那些,先放在了板车上。明儿搬家要早起,怕都堆到明天早上弄忙不过来。

除了床,其他家具都已拆开,等到了县城再给装上。

林秋然屋里已经空荡荡了,就剩床和铺盖。睡前她摸了摸肚子,她感觉肚子好像大了些,“明儿就搬家了,今天咱们早些睡。”

林秋然一直没害喜,也没什么反应,她现在还没习惯自己肚子里有个孩子,也不习惯要做母亲。不过既然决定了要生下这个孩子,那她也会尽所能把孩子教养好,抚育成人。

一夜无梦,次日,天还没亮林秋然就被孙氏叫起来了,“秋然,你也起吧,一会儿把你这屋床拆了。”

家里大件的东西孙氏和萧大石都弄上车了,他们是弄完了才喊林秋然起来的,等会儿于婶儿他们过来,再把剩下的东西搬到李家车上,差不多就能直接走了。

林秋然点点头,换了片刻就起来了,简单梳洗了一番,刚要把铺盖卷起搬出去,孙氏没让她动,她就抱着个小包袱,里面有几件衣物,而房契、地契和银钱她都贴身带着。

林秋然出去看了看,板车上什么都有,笼子里是鸡,还有新鲜的菜。孙氏想着到了县城,院子的地也没种,先把家里的带过去,能省钱。

其余乱七八糟什么都有,凳子、筐子、箱子……林秋然看了看,于婶儿一家也过来了,于婶儿还带了一捆柴火。

林秋然道:“李叔于婶儿,今儿辛苦你们过来。”

于婶儿家两儿一女,都还没成亲。最大的儿子十六岁,最小的十三,闺女八岁,模样和于婶儿很像。

李叔摸着脑袋,有些不自在,于婶儿笑了笑,“有啥辛苦的,他爹,你快去帮忙。”

李叔带着俩儿子帮着搬东西,于婶儿欣慰地看着林秋然,“你们这挺好的。”

她跟孙氏关系一向好,眼看着孙氏和萧大石从丧子之痛里走了出来,以后就要住进县城了。于婶儿欣慰之余,更感叹不容易。

也是林秋然能干,带着孙氏和萧大石卖菜做席面。可是林秋然也是刚没了夫君,为了孩子撑起一个家。所以萧家赚再多钱,于婶儿也不眼红,那是人家自己的本事。

林秋然笑着道:“还得多谢婶子帮我跟于家说,不然也没后头的机会。”

于婶儿大大咧咧道:“哎,那是靠你自己,你不说我都忘了这回事儿了。”

林秋然心里划过一股暖流,有的邻居,比亲戚还好。

林秋然回屋看看用不用帮忙,那边动作快,本来东西都是装好的,直接搬上车就行。搬完,她和孙氏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见没什么遗忘的东西,把院门锁上就启程了。

月明星稀,天上几朵淡淡的乌色的云,离十五很近,月亮胖胖的。

萧家村一片漆黑,村里人还都在睡梦中,根本不知萧家要搬家。只有他们披星戴月地赶路,从萧家村到县城有十里地,孙氏让林秋然走累了就坐会儿,林秋然也不托大,走不动了就坐会儿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