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2/3页)
李照余光瞥过,瞧见卿云直勾勾的眼神,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方才在殿内,他有心想赐卿云吃喝,只殿内外宫人耳目实在太多,他为卿云插手内侍省之事,也不知皇帝是否还挂心,故而也就罢了,如今卿云这般,真叫他哭笑不得。
李照侧过脸轻咳了一声,算是提醒。
卿云却是浑然不觉,宫人又端上进贡的柑橘,这才重又吸引了卿云的视线转移。
冬日鲜果难得,卿云在东宫里算很受宠,平素也能分得些梨、柿这些,这还是他头一回见到柑橘,味道清香,好生奇特。
李照见状,正想赏他,又怕卿云得了,忍不住把玩或是现下就吃了,失仪乱了规矩,便只作不知,嘴角压着忍笑。
待得宫宴结束,众臣叩谢皇帝赐宴,皇帝一番赏赐勉励,百官叩首领旨,皇帝仪仗先回宫去,再是太子、齐王,诸臣按品级一一退下。
李崇正在等候,却见有宫人返回,去太子案上捧了那一碟没动过的柑橘,李崇一行到了东横门时,那捧着柑橘的宫人也上前近了东宫辇车,不知太子在辇车里说了什么,那宫人便将柑橘交给了辇车旁一个绿衫小太监。
那小太监捧了柑橘,侧了脸仰头似在谢恩,却也不跪,李崇远远瞧着,只觉那小太监年岁不大,看不出模样来,倒是生得很白,宫道旁烛火映衬下很是惹眼。
李崇正思量着那是否便是内侍省闹出乱子来的小太监时,那小太监转身将一碟柑橘都交给了身边的侍卫,自取了最上头尖尖的一个。
东宫仪仗行进,李崇的车驾也跟随其后,那小太监是小,身量不高,肩若削成,腰如约素,虽是背对着他们的队伍,李崇也能大概知晓,小太监两只袖子支摆着,是在剥那柑橘。
卿云剥开柑橘,便嗅到甜香,口中早已垂涎三尺,却也只能忍着,他这是给李照剥的,扭头道:“殿下,剥好了。”
“嗯,你替孤试试酸不酸。”
卿云听李照平淡吩咐,忙不迭地掰了一小瓣放进口中,他珍惜不已地轻轻咀嚼,柑橘微凉的汁水在口中爆开,一点点酸味更叫那甜清新怡人,缓解了他一日的干渴,将那一小瓣橘子珍之又珍地吞入腹中,卿云意犹未尽,恨不能一气把整个柑橘全都吃了,他余光望向车窗,心中顿生邪念,“殿下,这个柑橘有些酸呢。”
车辇里头立时传来了李照的笑声,惹得其余侍卫宫人也都侧目不已。
“既是酸的,”李照的声音带着笑意,“那你便替孤吃了吧。”
卿云抿了下唇,明白李照其实是在戏弄他,可柑橘实在香甜,便也不管不顾地将那柑橘吃了个干净,吃完目光又不住地往侍卫手捧着的剩下那几个柑橘瞧。
“别看了。”
卿云扭头。
“都是你的。”
李照在辇内淡笑道。
卿云抿了下唇,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我就知道,殿下是逗我玩的。”
车驾转向,与东宫背道而驰,李崇这才放下窗户,神情若有所思,他隔着窗户问了侍从,“今日跟在太子身边那个青衫小太监是什么人?”
“回殿下,那小太监便是那日太子亲自从内侍省救下的那个,名为卿云,从前是玉荷宫的杂役太监,如今在东宫伺候,很得太子的宠爱。”
李崇道:“宫里的事,你倒很清楚。”
侍从低声道:“王爷在丹州辛苦奔波,自然对宫中之事少留心,免不得我们这些当下属的多多留意,为王爷分忧。”
李崇未说什么,等车驾行至齐王府,李崇下了车,径直向内走去,眼也不看道:“从明日起,你不必再来府里伺候。”
那侍从只能慌忙下跪,也悔方才多嘴,叫齐王一下便试了出来,不知该如何向淑妃交代。
府内侍从迎上,李崇全未理会,直向书房去了。
他自在宫外开府之后便不能常见淑妃,回京后也只见了淑妃一次,淑妃思子之情心切,每常担忧他的起居生活,李崇体谅她一片慈母之心,便忍了身边这些耳目,只淑妃也太糊涂,既与夹带之事无关,又何必额外关心,皇帝说淑妃挂念他,又是否有言外之意?
“当真是杨新荣?”
李崇仍身着朝服,双手搁在椅上,面色淡淡地听着下首参军所言,“杨新荣孤高耿介,忠鲠不挠,倒是个去丹州的好人选。”
参军道:“只怕他傲气太过,丹州那滩浑水不是那么容易趟的。”
李崇道:“他愿意去便去,不见棺材不掉泪,我若阻拦,倒叫他们怀疑我别有用心了。”
“那些人不过是以小人之心揣度王爷,王爷万勿动怒。”
“无妨。”
李崇眼瞥到桌上,想要唤人来倒茶,忽地想起李照派人带走的那一碟柑橘,他劳心劳力日夜奔波,为了丹州之事殚精竭虑,回府一口热茶都来不及喝,李照倒是有闲心,为个奴才还留意上了几个柑橘。